目前分類:文章 (3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20121121-183233

無意間看到黑立言的專訪

原來十多年前 一位先生給我的字畫 

是出自於 聖經


經過苦難,才能看到別人的需要
人生著實要經歷一些苦難,才能夠體會,才能有更深的智慧去看這個人生
不是自己深刻的體驗要領悟很難,這是否是人生最惋惜的地方 ?
人生總無法再重來。7歲天使給我的人生課






台灣卡內基總座,走出獨子癌逝傷痛
七歲天使 給我的人生課
摘自: 商業周刊第1290期/文:李光真


如果上帝要給你一個完美禮物,但七年半以後收回,你要不要?
一個問題,讓人省思,這也是個獨子殤逝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台灣卡內基總經理黑立言,和他血癌過世的獨子黑筠瀚(Luke)。黑立言與太太朱媛猶豫了整整半年,最後點頭,願意接受採訪,坦露這段艱辛的歷程,因為他們深刻感受到這一場試煉帶來的蛻變。Luke雖然離世,但上帝藉著Luke給了他們另一些禮物,黑立言想告訴大家,「死亡沒有那麼可怕,不要被死亡綑綁。」在Luke過世之後的又一個父親節,他把這個父與子的故事送給《商業周刊》讀者。


二○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卡內基訓練一百週年慶,全球代表兩千多人齊聚一堂參與盛會。為了強化競爭力,公司執行長一再強調業績與報酬結合的重要性,希望各分區代理機構都能徹底實施「佣金制」。然而,一場不按牌理出牌的演出,卻意外挑戰了業績掛帥的主調。


那是台灣卡內基創辦人黑幼龍長子黑立言的脫稿演出。他和父親黑幼龍頂著十九年來蟬聯全球卡內基分區業績第一名的光環,受邀向全球代表分享他們的經驗。誰知,演講後半段,黑立言卻以短短三分鐘不到的一席話,吐槽卡內基全球執行長,以互助與忠誠為主軸,挑戰佣金至上,讓會場氣氛丕變:「卡內基是人的事業,員工就是最寶貴的資產。為什麼我們的員工願意長時間留下來打拚?因為我們讓他們在不確定年代裡擁有安全感,在關鍵時刻支持他們。」


「去年,有兩位同事的先生罹患癌症,我們提供兩個月全薪假,讓她們不必牽掛業績。這不是單向道。事實上,同事們也以同樣的忠誠對待我們。我的兒子,Luke,二○○九年底得了血癌,其後一整年,我和太太幾乎無法工作。然而,同事甘願為我們分憂,在他們加倍努力下,二○一○年,台灣卡內基成立二十三年來,業績首次突破一千萬美元!我相信,只要我們互相扶持,依著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而活,上帝必定讓美好事物充滿周圍……。」在黑立言哽咽難言中,全球代表紛紛起立,掌聲久久不歇,這一番話的效應至今還在全球卡內基中發酵,促使他們重新思想原本的核心價值。當眾向CEO「嗆聲」、挑戰總公司制度、拒絕凡事以錢衡量,「以前的我,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半年後,黑立言接受採訪時,望著遠方的陽光說道。
噩耗。「我的孩子不可能得這種病!」黑立言乍聞六歲兒子得了血癌,忍不住痛哭失聲。


更能承擔,這是所有人對黑立言的評語;而承擔的勇氣,卻是來自於一個勇敢的靈魂給他的禮物。這個勇敢的靈魂,就是他因血癌離世的兒子,黑家長孫Luke。故事,要從二○○九年的耶誕夜說起。Luke頸部腫起已三週、看過好幾位醫師,就在那個耶誕夜被確診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並在異常白血球數飆高到四十九萬(正常為四千到一萬一千)時,進入台大醫院加護病房緊急注射類固醇。


「我的孩子不可能得這種病!」黑立言乍聞噩耗,想到孩子即將遭受的折磨,忍不住痛哭失聲。其後八個月,Luke進行了多次化療。植入心臟、宛如一個大硬幣的人工血管卡在小小胸腔裡,每隔幾天就把足以灼傷人的劇毒藥物輸進全身,造成嘔吐和倦怠;用來做預防性治療、以防中樞神經轉移的長長背針,從脊髓打入,一次療程六小時,孩子要在麻醉過後仍長時間保持不動;化療會讓血液「空掉」(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都被殺光),Luke須常輸血,才能防止貧血暈倒或是突發內出血;因為免疫力完全喪失,為預防感染,他還要強忍噁心,一次次將味道苦臭難聞的「滅菌靈」含在口中,再吞進肚子裡。


就在住院八個月化療接近尾聲時,七歲生日剛過完,Luke開始左眼疼痛,檢查後發現癌細胞已由骨髓侵犯中樞神經(大腦和脊椎),放射治療緊接著展開。放療一個月,剛回家度了一個快樂週末,又在骨髓發現癌細胞,再一次緊急入院,做毒性更強的化療。十一月,Luke的眼痛和頭痛加劇……。十二月初,Luke雙眼全盲。抽出來的腦脊髓液裡,有五○%是癌細胞。血癌在七歲的Luke身上,宛如一首悲傷進行曲。最痛的,是黑立言與妻子朱媛。對Luke的病,一開始大家滿懷希望。在醫學發達的今天,淋巴性白血病的五年存活率已破八成,即使Luke得的是比較難纏的T細胞白血病,治癒率也在六成以上。黑立言還擁有各種資源協助醫師來治療Luke:他的弟弟黑立國是美國華盛頓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這家就是全球最初發展骨髓移植的醫院;國內尚未批准進口的新藥,他能透過管道、以「人道救援」名義在三天內緊急到手;甚至女兒筠珍的骨髓都和弟弟完全符合,只待Luke病情緩解,就可進行移植……。


「握著一手好牌,我原以為……,」黑立言曾樂觀以為,只要熬過八個月化療,一切將回歸正常。然而,Luke的病情竟急轉直下,完全超乎理解。他發現,原來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再多的愛、財富和知識,在死亡面前,都算不得什麼,讓一生順遂的他,覺得徹底無力、無助。「人是這麼渺小。」這是他學到的第一堂課。苦難讓人謙卑,Luke則讓爸爸學會,不管環境多麼惡劣,都可以把握當下,尋找自己的快樂。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聖經)約翰一書4章
承擔。孩子若繼續治療,可能會癱瘓、失智,「也就是說,Luke就不會是原來的他了?」那一刻,他淚水決堤,「謝謝,我們不治療了!」


「整個治療過程中,Luke沒有沮喪,也沒有抱怨。」黑立言說。走進Luke的病房,第一眼不是感受死亡的氣息,而是看到桌上擺滿了各色各樣的模型玩具。喜歡玩樂高的Luke,即便在化療嘔吐的副作用下,依然把握每個空檔,一片一片拼出了五十多組模型。七歲生日當天,黑立言送他電影《星際大戰》「銀河帝國」的邪惡基地「死星」,Luke高興極了,自己看說明書、依顏色形狀分類,不到一星期,就把將近四千片的死星拼完,連主治醫師看了都笑說,「要不要考慮辦一個樂高展?」


十二月初,Luke雙眼失明,他知道這是「壞細胞跑到眼睛裡,」也就不吵不鬧接受了。朱媛好幾次問他,「你怕不怕?」Luke都搖頭;只有一次他問媽媽,「妳以後可不可以陪我去盲人學校?」媽媽問為什麼,「因為我沒有導盲犬啊。」一句話,讓朱媛心痛了好久。黑暗中,Luke仍不放棄探索世界,黑立言買了一本《就是愛吃牛肉麵》,他邊聽,邊問,「什麼是『香醇濃郁』?什麼是『馥而不膩』?」然後慎重排定順序,一家家買來品嘗,一面吃,一面要媽媽同步朗讀,然後露出滿足的笑容說,「哇,真是人生一大享受!」面對疾病,他不畏懼別人的眼光,甚至還有力量關懷別人。


「Luke有一個堅強的靈魂!」黑立言記得,九月底放療告一段落,朱媛帶著Luke到離家不遠的公園去盪鞦韆,那天風很大,朱媛暗暗擔心,怕風吹落帽子,露出Luke的光頭,會讓這個向來很酷、很帥的小男孩覺得自卑。果然,Luke的光頭惹來一個小男孩大聲訕笑,沒想到Luke停止擺盪,很認真、甚至帶點義正辭嚴的跟小男孩說,「你不要這樣,我沒有頭髮,是因為我生病了,正在做治療!」小男孩聽不懂,還是狂笑,朱媛流淚牽著孩子「逃」開,Luke卻很坦然,一點也沒有難過的樣子。


Luke生病期間,甚至有一種大人難以理解的信心,他可以透過禱告與上帝面對面,很直接的表達想法,卻一點也沒有怨恨或懷疑。甚至,他的家教老師吳思勳曾在病房聽到Luke稚嫩的祈禱聲:「上帝啊,請祢醫治所有的小孩子,不要讓他們像我這樣痛苦……。」兒子的勇敢,讓黑立言非常震撼。身為家中老大,黑立言的個性一向謹慎、優柔,從國中時就被弟弟黑立國取了個「grandpa」(爺爺)的綽號,還常因為怕得罪人、怕做錯決定而苦惱不已。面對工作,他也曾經像一杯溫開水一般,不冷不熱,二○○四年接棒黑幼龍,擔任卡內基的領導者,面對別人問他打算開創什麼不一樣的格局,「被問到快起肖(發瘋),」他說。他內心不篤定,雖有想法卻不夠積極,又不太甘願於父親的影子下蕭規曹隨。



所有人對黑立言的形容,都是:「他是一個非常Nice(好)的人。」但也有人這麼形容過去的他:「做為一個領導者,不是很有果決與承擔。」或許這是所謂的「老大情結」,因為身為家中老大,背負了許多期望,怕讓別人失望,反而綁手綁腳,失去勇敢的心。眼睛已經看不見,身處疾病黑暗之中的Luke,卻把那勇敢的靈魂帶給他的父親——原來,人可以直接面對最困難的環境,還可以活得堅定而自在。從兒子承受的勇氣,讓黑立言勇於做了一個最困難的決定,最殘酷的抉擇。



黑立言回憶,當檢查結果發現腦脊髓液充滿了癌細胞,醫師依然建議,用高劑量放射線對腦部做持續性治療。但他問醫師,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醫師說,不能保證治癒,任何環節都可能復發。「會不會,不死不活出不了醫院?」他又勇敢再追問了一個許多父母不敢問的問題,醫生誠實的告訴他,即便治療有效,還是有可能在放射線造成的腦部傷害下,孩子可能癱瘓,可能癲癇,也可能失智。



「也就是說,Luke就不會是原來的他了?」他問。當醫師點頭,那一刻,他淚水決堤,但也在那一刻,做了一個決定:「謝謝,我們不治療了!」現代醫學不論如何,只要有機會,都要搶救到最後一分鐘。黑立言這個決定讓醫療團隊震驚,而當他告訴在美國的弟弟黑立國時,電話那頭,黑立國沉默良久,最後說,「你的決定是對的。」後來,有醫護人員告訴他,從來沒見過父母為孩子放棄積極治療,因為孩子總被認為恢復能力強,不能隨便終止治療,他這個決定,比放棄自己的治療,還要難上十倍不止。但黑立言不願意讓孩子接受無謂的折磨,「這是一個父親應該有的承擔。」而他相信,他做該做的,上帝會負起其餘的責任。



這份承擔的勇氣,也展現在Luke離世的那一天。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午,Luke靜靜離去時,黑家的病房卻充滿了狂亂,母親朱媛無法承受巨大傷痛,不顧一切的跪在病床前,掙扎著進行復活禱告,拒絕醫護人員進入病房確認狀況。在一片紛亂中,黑立言為了保護摯愛的妻子,讓她有一段時間可以抒發哀慟,轉移心境,避免陷入立即的崩潰,他不怕別人說他也瘋了,守在病房門口一個多小時,不讓醫護人員進入。「立言在這件事情上救了我。」提及這段過往,如今已逐漸走出傷痛的朱媛任憑淚珠滑下臉頰,微笑著說。這一段血淚交織的過程,深深改變了黑立言,在最困難的時刻做出最重要的決定;也讓他隨之而來,對人生與事業有全新領悟。



首先改變的,是另一段兒子與父親的關係——黑立言與黑幼龍。主動踏出「父子融冰」的第一步,就是黑立言勇敢放下自己的另一個轉變。在外人看來,台灣卡內基是「二代接班」的好範例,在平順中業績屢創新高,然而,以前父子間總有一些若有似無的疙瘩,即使同一層樓辦公,每天見面,到了中午卻各忙各的,幾乎從來不在一起吃飯。說到當初父子心結,黑幼龍坦承,「我還有一點不甘寂寞。」雖然早已退居董事長,但他閒不下來,還是天天上班,處處介入。有些員工也就看準這一點,在兩個老闆之間穿梭,和總經理意見不合時,就去找董事長翻案,讓黑立言沒辦法樹立威信。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聖經)哥林多後書1章
放下。Luke過世後,黑立言不再逃避與父親面對面,讓黑幼龍欣慰:「好像親情又回來了!」



「管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叫『NIH』,Not invented here,只要這個主意不是我想到的,我就要反對。」黑幼龍笑說,表面上這是搶權力、爭地盤,其實深層原因是缺乏自信,要藉著否定別人來自我保護。黑立言也說,因為傳話的人多,他認為父親「資訊有誤」時,就忍不住要去把話講清楚。父親當然不承認,兩人就為了誰對誰錯爭辯不休,反倒忽略了本來要解決的問題。


「我沒有做到卡內基準則的第十條和第十一條,」黑立言笑說,前者說,「唯一能自爭辯中獲得好處的辦法,是避免爭辯。」後者則是,「尊重他人意見,切勿對他說,『你錯了!』」即使同事都佩服黑立言的傾聽功力,但面對他人容易,面對親人很難,面子尤其放不下。Luke過世,讓他體悟到改善父子關係的重要性。尤其,工作上不再逃避與父親面對面。



「好像親情又回來了!」黑幼龍說,現在每週有一、兩天,黑立言會主動邀他,父子倆走過公園,到市民大道旁的小攤上,切點滷味吃點水餃,七十歲的老人和四十多歲的兒子,有著聊不完的話題,讓黑幼龍大感欣慰,也更放手讓兒子主導、衝刺公司發展。黑立言也不負所託,讓卡內基在這兩年內,有了飛躍的成長。


繼二○一○、二○一一年連創新高後,今年度儘管大環境景氣嚴峻,但卡內基訓練的業績預估將成長五○%,其中中國的成長同樣顯著,受訓人數將從去年度的四千八百人,大幅增加到七千二百人。跟著黑家父子工作二十多年,一向稱台灣卡內基為「我們家」的中國區營銷總監黃德芳,也清楚感受到這一股轉變的力量。二○○一年就取得中國卡內基訓練總代理權的黑幼龍家族,過去十年處處碰壁,四個據點(上海、蘇州、杭州、青島)都推得很辛苦。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聖經)哥林多前書13章
重生。現在該做決定時,更敢果斷決策,「這種事以前我沒有智慧啦!對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但去年一年,感覺上,黑立言把整個格局都打開了,策略運用更靈活,而且對人更關懷,更有同理心,讓各種協調工作可以順利進行,」黃德芳表示。今年他們和許多企業、大學、遊學機構洽談合作方案,快速伸展觸角,也大幅提升影響力。黑立言則認為,敢做自己才是真正的原因。過去在中國做生意,別人會教他許多「潛規則」,他心裡不認同,卻也不敢不聽信。從喪子傷痛走出來,他卻變得不再怕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了;「經過Luke的這件事情,我發現我們不能follow(跟隨)大陸的價值觀,我們要做出我們自己的風格,要活出我們自己的價值觀。」而且該做決定的時候,他也果斷決策。



二○○九年二月,卡內基中國區杭州總經理張世忠到杭州開疆拓土,無論授課或業績,他都是台灣卡內基訓練的第一把好手,也因為自信滿滿,因此隻身赴任,沒有要求人手協助。然而,再能幹的主管,也不可能一面為客戶上課、一面培訓新人,還要同時拓展業務,加上中國年輕員工不服管教,導致團隊在二○一一年初時一度瀕臨瓦解。就在這個時候,剛走出喪子之痛的黑立言,竟然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他派出一位跟張世忠過去不對盤的同事去幫忙。事實上,這位老同事無論經驗或個性,恰好可以跟張世忠互補。要是以往,黑立言可能顧慮很多,怕同事反彈,「這種事以前我沒有智慧啦!對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這次他以輕鬆卻堅定的口吻,告訴即將派去的同事:「我為你們禱告,你們一定會成功的 。」事實證明,兩者後來形成了很好的團隊,關係也改善了。


「當初是我的錯,我不夠體貼,我早該給他一個團隊的!」黑立言說,經過苦難,才能看到別人的需要,想到Luke生病時,他幾乎無法工作,就更心疼同仁身兼數職,孤身奮戰,「想想看,他連生病的權利都沒有!」篤信基督教的黑立言與朱媛夫婦,經歷傷痛,在事業之外,也開展了另一個重要的人生角色。黑立言說「雖然這一遭(喪子)並非我們選擇要走,但經過之後,卻看到上帝有祂特別的旨意,要給我們美好的任務。」Luke走後,他們成立基金會,資助弱勢家庭的罹癌孩子和父母來上卡內基課程,藉此把愛和關懷傳遞出去,一年多來,接受幫助的家庭已有八十多個,也像是Luke這個美好小孩力量的持續延伸。


回顧過去,朱媛時時拭淚,黑立言卻不時迸出爽朗笑聲。他回想起,兒子病床上要求他讀的最後一本書是《青鳥》,這個追尋可以治病的奇妙青鳥的故事,告訴我們,青鳥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心裡。上帝透過Luke的離開,給了黑立言一個重要的禮物,就像《聖經》說的,「愛沒有恐懼。」所以回到開頭那個問題,「你要不要?」黑立言可以毫不猶豫的說「要!」因為,生命雖有結束,它引發的轉變和力量,卻越來越強大:禮物收回了,卻展出更多禮物。「事業有起伏,生命會結束,只有愛,沒有終點,」黑立言說。不遠處的案頭照片裡,Luke開心笑著,像是用無聲的喝采,為爸爸加油打氣。


【延伸閱讀】
黑立言給兒子的4封信

親愛的弟弟:
今天下午你到了天堂,看到你天天祈禱的主耶穌了嗎?記得你最喜歡的一首歌就是〈耶穌喜愛所有小孩〉,再加上你過去對長輩的致命吸引力,我相信主耶穌一定馬上就愛上你了! 2010.12.28

親愛的弟弟:
今天中午,June 阿姨燒咖哩牛肉飯給我吃,我吃兩口就掉眼淚了,因為這是你住院期間經常指名要吃的好料。但你不要擔心,10秒鐘後我馬上提醒自己不要哭,因為你在天國想吃什麼就有什麼可吃,幸福得很呢!2010.12.29

親愛的弟弟:
你離開後,我要發掘幸福變得更困難了,但爸爸會勉勵自己要時時刻刻努力找它,你也在天堂幫爸爸加油,好嗎? 2011.01.29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20121109-012012


福報像水,你我就像水面的船
福多水漲船自高, 容易行駛;福少水低船擱淺, 寸步難行。


有一天下午,我跟一個朋友到郊區散步。突然,有一個穿著破爛的老人靠了過來,手中提著一袋袋青菜推銷。

那些青菜的賣相很差,菜葉脫水枯黃,上面還有一個個蟲咬的小洞。但朋友二話不說,一口氣買了三袋。

老人還很不好意思地解釋:「這菜是我自己種的。前陣子下大雨,菜都泡爛了, 樣子不好看,真抱歉。」

老人離去後,我問朋友:「你回家真的會吃這些菜嗎?」他想也不想地說: 「不 會, 這些菜已經不能吃了。」

「那你為什麼要買?」,「因為那些菜不可能有人買。如果我也不買,那個老人恐怕 就沒有收入了。」

朋友的善行讓我十分佩服,所以我追上老人,也跟他買了一些菜。

那老人非常高興地說:「我今天賣了一整天, 只有你們肯買,真是謝謝你們。」

幾把根本不能吃的青菜,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當我們陷於低潮的時候,都希望有奇蹟降臨在我們身上;

但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是否願意去做那個製造奇蹟的人呢???

只要每個人都願意去做,微小的善行,其實也能凝聚出龐大的希望呢!!!

人到達一個年齡,清楚甚麼該要,甚麼不該要, 是一種 智慧 。

你做的若是對自己好, 那是成功;
若你做的是對別人好, 那是成就。

珍惜今天 ~ 因為它是明天的美好回憶!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20120925-185345


在餐館裏,負責為我們上菜的女侍,非常年輕。我之所以注意她,是因為她上菜時笨手拙腳的,讓我老是擔心她可能會把湯汁,轉化成我的洗澡水。

我的第六感居然沒有“辜負”我。捧上蒸魚時,盤子傾斜,腥膻的魚汁魯魯莽莽地直淋而下,潑灑在我擱於椅子的皮包上!



我本能地跳了起來,陰霾的臉,變成欲雨的天。這皮包,是我在意大利買的,極好極軟的牛皮,不能洗滌,是我心頭的大愛。

可是,我還沒有發作,我親愛的女兒便以旋風般的速度站了起來,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極端溫柔的笑臉,拍拍她的肩膀,說:「我們沒事,沒關係。」

女侍如受驚的小犬,手足無措地看著我的皮包,囁嚅著說:「我,我去拿布來擦‧‧‧」

萬萬想不到,女兒居然說道:「沒事,回家洗洗就乾淨了。你去忙你的吧,真的沒關係,不必放在心上。」

女兒的口氣是那麼的柔和,倒好似做錯事的人是她。

這時,女侍原本繃得像石頭一般的臉,慢慢地放鬆了,她細聲細氣地說了聲“對不起”,便低著頭走開了。

我瞪著女兒,覺得自己像一顆氣球,氣裝得過滿,要爆炸,卻又爆不了,不免辛苦。

女兒平靜地看著我,在餐館明亮的燈火下,我清楚看到她大大的眸子裏,竟然鍍著薄薄的淚光。這樣,我不怒反驚了。我這女兒,到底怎麼啦?

當天晚上,回返旅館之後,母女倆齊齊躺在床上,她這才亮出了葫蘆裏所賣的藥。

負笈倫敦三年,為了訓練她的獨立性,在大學的假期裏,我們不讓她回家,我們要她自行策劃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國試試兼職打工的滋味。

她的大哥就曾在美國大學當過校園郵差,二哥呢,也曾擔任大學實驗室助理員。

活潑外向的女兒,在家裏十指不沾陽春水,粗工細活都輪不到她,然而,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國,卻選擇當女侍來體驗生活。

在倫敦的第一天上工,便闖禍了。

她被分配到廚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細緻的高腳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蟬翅,只要力道稍稍重一點,便會分崩離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

女兒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將那一大堆,好似一輩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乾淨了,正鬆了一口氣時,沒有想到身子一歪,一個踉蹌,撞倒了杯子,杯子應聲倒地,“哐啷、哐啷”連續不斷的一串又一串清脆響聲過後,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閃閃爍爍的玻璃碎片。

「“媽媽,那一刻,我真有墮入地獄的感覺。」

女兒的聲音,還殘存著些許驚悸:「可是,您知道領班有什麼反應嗎?」

她不慌不忙地走了過來,摟住了我,說:「親愛的,你沒事吧?」

接著,又轉過頭去吩咐其他員工:「趕快把碎片打掃乾淨吧!」對我,她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

又有一次,女兒在倒酒時,不小心地把鮮紅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顧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意為她在衣裙上,栽種了一季殘缺的九重葛。

原以為她會大發雷霆,沒想到她反而倒過來安慰她,說:「沒關係,酒漬嘛,不難洗。」說著,站起來,輕輕拍拍她的肩膀,便"靜悄悄"走進了洗手間,"不張揚"、更不叫囂,把眼前這隻驚弓之鳥安撫成樑上的小燕子。

女兒的聲音,充滿了感情:「媽媽,既然別人能原諒你的女兒。您也應該原諒犯錯的人,她們也是別人家的女兒啊!」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20121107-195110

《我可能不會愛你》經典台詞

雖然只看了三集還四集

不過有些對白 真的挺不賴的....




找一個對的人,然後好好去愛。一個妳跟他在一起,然後又可以舒舒服服做自己的人。



為什麼我們一生追求的東西,其實在擁有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失去了呢?



愛情有時候就是一個moment的問題,錯過了,就沒有了。



生活並不完美,但並不代表它不美。多看看妳生活當中美的部分吧,否則,我們永遠會有羨慕不完別人的人生。




放下不甘心,並不是說原諒他,而是放過自己,妳的心裡那麼多的不甘心,那快樂怎麼進去啊?



要維持一段愛情,本來就有所犧牲和妥協。



婚姻要美滿不是要用讓出來的,是要發自內心的給他「接受」,這樣才是默契。



鏡子根本就照不到妳最漂亮的地方。因為那些地方,只有我知道。



生命往往是這樣子的,一生中會有很多過不去的關卡,遇到問題,就把它克服過去,一旦克服的話,你就會海闊天空,如果你放棄的話,你就永遠達不到那個美好的境界。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會做些什麼?我只要確定,我是和你在一起的就好了。



就跟愛情一樣,有人喜歡乾淨俐落的答案,有人喜歡黏不拉搭的過程




人們,為什麼總是旋轉不止呢?到底我們的迴旋,是為了尋找那個人,還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其實是自己呢?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558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

于芬今天傳這個來..... 所以我的長夾應該常用嗎

我都想說零錢包很方便內..呼

啊...她做月子似乎真的挺悶的...

傳了不少生活上的東西給我...愛情的也有.. kk



怎麼做才能改變生活方式呢?

最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就是,換一個「錢包」。
「為了改變生活習慣,所以要換掉錢包……?」

有些人聽了可能會覺得這是什麼矛盾的做法吧?可是,這確實是最快的捷徑。因為錢包會反映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對待金錢的態度。根據過去見過許多經營者錢包的經驗,我非常確信這件事。

身為稅務顧問,我對顧客(經營者)如何使用金錢非常注意。一般人對於稅務顧問的印象可能是,每天盯著結算表或試算表等公司的帳簿看。當然,為了知道公司金錢的流向,所以必須檢查帳簿。但就我的情況來說,看帳簿之前我一定會先確認兩樣東西。

第一、公司的「存款存摺」

一般商業的金錢往來,主要透過存款帳戶操作。因此,存摺最能反映出公司的資金流動。

第二、公司經營者的「錢包」

尤其是中小企業,想了解公司的金錢出入就要看「存摺」及經營者的「錢包」。話雖如此,若是存摺還可以因職務需要向對方提出「請讓我看」的要求,但錢包就沒那麼容易了。

因此,當我有機會和老闆們一起去喝兩杯的時候,只要對方拿出錢包,我會在不冒犯對方的情況下,請對方讓我看看他的錢包。或者,當對方的態度很平易近人時,我就會直接拜託對方「如果方便的話,請讓我看看您的錢包好嗎?」

在看了眾多經營者的錢包後我發現到一件事,公司一直穩定獲利的經營者,尤其是資金流動很順利的老闆,一定都使用「漂亮的錢包」。

看到錢包就等於看到經營者對待金錢的態度。也可以說,錢包決定了經營者看待金錢的態度。就像是穿著打扮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或待人方式。

換個錢包就能徹底改變對金錢的態度,這也是我的實際經驗。雖然過去我因為工作而經常注意經營者的錢包,但對自己的錢包卻毫不在意。看到大老闆優雅地拿出漂亮的錢包,儘管心裡會想「果然,會賺錢的老闆都是用長皮夾」,但我仍舊用著對摺式皮夾。

直到某天,太太送給我一個高級的長皮夾,那和某位公司獲利穩定的老闆用的正是同一款。於是,我試著使用那個高級的長皮夾,並且明顯地感受到它的威力。開始用沒多久,我就接到一筆很大的工作,或許那只是湊巧,但自從用了「漂亮的錢包」後,我的心態也有所改變,對於金錢的使用變得更為謹慎小心。

錢包可以改變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進而擴及到生活方式,甚至影響到個人財力多寡。錢包不只具有收納金錢的功能,它還有一股很特別的力量。

看錢包就知收入!年收入200倍法則

讓我如此相信錢包力量的理由之一,是一則與錢包有關的神奇法則。那就是「年收入200倍法則」。「錢包的購買價格×200」這個數字,正好是擁有者的年收入(若是經營者則為可支配所得)。

舉例來說:
若是使用20萬日圓錢包的人,其年收入就是4千萬日圓,
若是使用10萬日圓錢包的人,其年收入就是2千萬日圓,
若是使用5萬日圓錢包的人,其年收入就是1千萬日圓,
若是使用3萬日圓錢包的人,其年收入就是600萬日圓。
像這樣以此類推。

當然,數字不一定都完全符合,但在我看過那麼多大老闆的錢包後,我發現到基本上每個人的年收入都相當於他所使用的錢包的價格的200倍。

那麼,你的情況也是這樣嗎?你的年收入是否也是這樣的水準?也許,現在使用的錢包並未讓你獲得符合這個法則應有的年收入。不過,你還是有機會能讓今後的收入隨著這個法則而改變。

也就是說,目前年收入300萬日圓的人,只要用了5萬日圓的錢包,往後的年收入就能增加至1000萬日圓。反之,年收入2000萬日圓的人若用了3萬日圓的錢包,往後的年收入則可能下降至只符合3萬日圓錢包的水準。

針對這個法則,我還無法提出邏輯性的說明。但,從我過去見過的錢包與擁有者的年收入的關係來看,確實是有「錢包的價格×200=年收入」這種傾向。

不過,這些經驗給我最大的感觸還是,對待錢包的態度會如實地呈現在對待金錢的態度上。而對待金錢的態度也會反映在對待其他事物的態度上。重視金錢的 人,同樣也會重視他人,重視情報資訊或物品,重視自己公司的商品和服務。經過這種良性循環,最終又會以金錢的形式回饋到你身邊,這不就應驗了錢包會影響年 收入的法則嗎?

因此,如果想改變現在的自己,或想提高年收入,我認為應該以出發點的「換個錢包」開始著手。

換錢包的同時,人生也開始改變

別只把錢包當成拿來裝錢的工具,要將它視為改變你與金錢的關係的幫手。若再說得白一點,請試著把錢包當作能提高你對金錢意識的物品,再依據這個想法挑選適合的錢包吧!這麼一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行為也改變了。

「既然現在用的是這麼好的錢包,往後的收入應該會變好吧?」
「改用5萬圓的錢包後,年收入說不定會變成1000萬喔!」

一開始抱持著這樣的心情便已足夠。一旦懷抱著這種心情,產生這種意識的瞬間起,就會開始為了自己而採取合適的行動。無論如何,請試著挑戰看看吧!平時只是你隨手帶出門的配件,也會成為提高鬥志,甚至是改變未來的最佳幫手。

(編按:其實,以台灣的年收入為標準,也適用這個法則!
若使用1萬元台幣的錢包,年收入就是2百萬元;
若使用5萬元台幣的錢包,年收入就是1千萬元呢!
以此類推的話,你也能訂定自己的年收目標唷!)

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

重視金錢的人,多數都了解金錢的立場和態度。也就是說,他們經常會思考錢被如何利用才會感到快樂。

以前我還在用對摺式皮夾的時期,某位重視錢包與金錢的老闆曾對我說「你用那種錢包,錢怎麼會靠近你?一定要用長皮夾啦!」、「把錢裝在對摺式皮夾裡,那些錢也太可憐了吧!」之類的話。

當時我只把錢當成單純的物品,因此對那位老闆說的話沒什麼特別感覺,然而在實際使用長皮夾後,我可以理解他為什麼會那麼說。

長皮夾對錢,特別是對紙鈔而言是很舒服的場所。假如拿到新鈔,裝在長皮夾就能維持它原本的模樣,不必胡亂地對摺收起。此外,不少男性會將對摺式皮夾塞在褲子後面的口袋,但若是長皮夾的話,坐下時會很不方便。因此就不會有「把錢墊在屁股下」的情況(有時會看到年輕人用掛鍊扣住長皮夾,就這樣塞在口袋裡坐著,那也算是把錢墊著坐,會讓錢包依「臀部的形狀」而彎曲,最好還是別那麼做)。

我現在用的錢包和當初太太送給我的是同一款的LV「TAIGA」系列,當然我不可能直到現在都還在用同一個錢包。只是,換新錢包的時候,我一定都選同一款式。就連認識的人或朋友問我「要是想換錢包要選哪一款?」時,我也會毫不猶豫地推薦自己用的這一款。因為我認為這款皮夾的質感與氛圍,是最能讓金錢感到舒適的空間。

錢包這東西,就像是讓來訪的錢入住的飯店一樣的地方。假如是你自己要住的話,你會選擇牆壁或天花板骯髒的老舊飯店,還是服務周全、美輪美奐的一流飯店呢?

對我來說,錢財就像超級VIP客人。對於好不容易來到我身邊的金錢,自然要好好地予以款待。我認為能夠讓錢財感到舒適的空間莫過於「TAIGA」的長皮夾。而我也私心地期望,這些受到真心盛情款待的超級VIP們會「想再度造訪」。話雖如此,這些頂多只是我的想像。所以,各位不是非得使用LV的 「TAIGA」皮夾。只要各位認為那對錢來說會是真正舒適的空間,其實不必特別著重在品牌或製造商上。

不過,下次當你想買新的錢包時請記得「年收入200倍法則」,好好留意錢包的價格。同樣地,當你想送禮物給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時也是如此。如果你希望對方財源廣進,基於這個法則請選擇長皮夾。

當然,若是對目前的年收入感到滿意,覺得今後維持在相同水準即可的人,選擇符合年收入金額的錢包就可以了。不過,要是希望將來的年收入超過現在,就要購買符合目標金額的錢包。設定目標時,最好是設定成現在的你也想像不到的程度。假設現在的年收入是300萬日圓,希望將來的年收入變成「錢包的購買價格 ×200=2000萬」的話,買10萬日圓的錢包一點也不為過。甚至,錢包的價格越高越好。

但,事實上要年收入300萬日圓的人花10萬日圓買一個錢包,其實需要一點衝動。可是,在錢包到手的那一瞬間,「意志」也會朝著未來的目標而改變。將來的年收入一定會接近2000萬,像這樣激發出以前從未有過的堅定意向。於是,開始進行符合目標的行動,也會時時思考關於金錢的事。

把這想成是對未來的投資,是不是就覺得非常有價值呢?

大錯特錯的錢包使用方法

錢包就像「面相」或「手相」一樣,也有所謂的「錢包相」,每個錢包都有其獨特的表情。有些錢包漂亮得閃閃發光,但也有些錢包被磨損到變色。有些錢包摸起來很光滑、具有光澤感,有些錢包卻是凹折變形。一切不過取決於擁有者的使用方法,就能讓錢包相出現各種變化。然而,你的錢包相,會在你不自覺的時候被周遭的人看見。

以前,我和工作上往來的顧客一起去喝酒時,聽到高級酒店的媽媽桑與其他經營者的談話後,更令我對這件事有了深刻的感觸。這些經營者彼此間,雖然是因為事業合作而有所往來,但正因為會因交往對象不同,而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因此,他們往往在無意間養成了如何判斷「吸引錢來到身邊的人=賺錢的人」的習 慣。

說到判斷對方能否合作的要素,這些經營者皆異口同聲地說就是「錢包的使用方法」。脫線、塞滿發票而變得鼓漲、失去原本的色澤……這樣的錢包在外觀上實在很難具有吸引金錢的魅力。尤其是「將名片收在錢包」的使用方式,更是典型的例子。

錢包原本的用途就是拿來收納與金錢有直接關係的物品,不是拿來放名片的地方。名片應該放進「名片夾」,把被錢稍微弄髒的名片交到對方手中是很失禮的舉動。缺乏這種體貼心態的人,如何在生意上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呢?像這樣,錢包的使用方法會直接投射在擁有者的賺錢能力上。

就像面相差的人周圍的人不會主動靠近,錢包相差的錢包,錢財也不會主動接近。不管信不信,你所擁有的錢包會影響周遭的人對你的評價。「外表的影響力佔九成」,誠如這句話所言,你使用的錢包在他人眼中會是怎樣的感覺,請好好重視這一點。

集點卡是「金錢的漏洞」

為避免錢包「發胖」,有件事要提醒各位留意。那就是,不要保留集點卡。 只要多了一張卡,錢包的厚度就會增加。放卡片的夾層皮也會因此撐開受損。 幫助錢包瘦身的訣竅是,盡可能丟棄不需要的物品。因此集點卡對我來說就成了「必須捨棄物的第一順位」。

為了徹底實踐這件事,我現在手邊就只有一張最常使用的集點卡。 那張卡是在大型電器量販店Big Camera購買商品時,會累積點數到Suica的「Big Camera Suica聯名卡」。累積的點數基本上只能用來抵消電車費。

有時我會去錄影帶出租店租DVD,那時必須使用的集點會員卡,我都是只用一次就丟掉。等到下次去租時再重辦一張新卡。雖然這麼一來每次租DVD就得付入會費,但我還是堅持不保留集點卡。 這麼做除了是不想讓錢包變厚,也是為了盡量節制自己花錢。

集點卡的好處是,購物時可累積點數,累積至一定數量時就能換其他商品,或是代替現金使用。不過另一方面,集點卡的壞處是會讓你我喪失思考力,不知不覺買下不需要的東西。

「點數的期限快到了,趕快去買東西把點數用掉」、「今天的點數會變二倍,順道繞過去買點東西吧」,像這樣為了點數而購買不需要的東西,或是即使眼前就有電器行還是特地繞遠路去集點卡的專屬電器行購物。到頭來,反倒被集點卡牽著鼻子走。

發行集點卡的店家,設定點數的累積規則與期限,目的是為了增加回流客與客單價。不少人卻偏偏中計了。 這樣根本稱不上是掌握金錢使用的主導權。 留得住錢與留不住錢的人,之間的差異就在於「使用金錢的控制力」。 受到集點卡牽制而購物的話,非旦無法自行控制金錢的使用,簡直就是受到控制。

其實我是個比別人更容易受到集點卡好處誘惑的人。以前手上有好幾張卡的時候,明明只要上Amazon 就能完成訂購的東西,我偏要特地花時間和交通費,就為了去可以使用集點卡的店家買書或DVD。

當然,花費時間與精神到店家購物,的確會有網路購物無法獲得的新發現,但執著於集點卡所帶來的損失還是遠勝於這些。因此除非是必要的情況,像是經常去採買日用品的超市的集點卡等,還是只保留最低限度的卡片就好。

切記!不要被集點卡牽著鼻子走。為了節制一不小心就會被眼前好處矇騙的自己,請提醒自己「不要保留集點卡」。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8578


先學習跟自己獨處~ 先讓自己真的愛上自己~





獨處的能力,就是愛的能力。奧修如斯說。

妳可能覺得它看起來互相矛盾,但它不是。它是有關存在的真理:只有獨自生存的人能愛、能分享、能進入另一個人最深核心而不佔有另一人,不變得依賴另一人,不把另一人變成東西,而且不變得沉迷於另一人。

他們容許另一人絕對自由,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另一人離開,他們會像現在一樣快樂。另一人無法帶走他們的幸福。因為它不是另一人給的。


那麼他們為何想在一起?「在一起」不再是需求,而是享樂。試著去瞭解這一
點。

真正人人不把另一人當做奢侈品而相愛,它就不再是需求。他們會喜歡分享。

有許多歡樂,會想要傾住給某人,而且知道如何把他們的生命當做獨奏樂器演奏。

單獨吹笛子的人知道如何享受他們的笛子。如果他來了,而且發現演奏印度手鼓的人。一個獨奏印度手鼓的人加上一個獨奏笛子的人,他們兩人都會喜歡在一起,並且在笛子和印度手鼓之間創造和諧。他們兩人都會喜歡它,把他們豐富的特質傾注給彼此。


如果人們喜歡在一起,他就住在一起,但只是為了在一起的快樂而在一起,它不是需求。如果在任何時候,有一方決定脫離一段關係,他可以脫離而沒有煩惱,沒有騷動,沒有痛哭流淚和吵架以及把事情變醜,沒有不斷的嘮叨和拖延。沒有人覺得受傷和心痛。


人們必須活得真實。若在一起的感覺很好,那很好。若感覺它不會再成長,不會成熟,他們彼此告別。他們感激彼此:無論分享過什麼都是美好的,他們會永遠珍愛這個回憶,但現在面臨分手的時候了。他們曾經歡樂的活過,也將歡樂地分離,而友誼會依然完好如初。他們不會在彼此的身上留下任何疤痕,他們不會傷害彼此。也許有一天,他們又會在一起。


這就是能獨處的人,也是能在一起的人。能演奏獨奏的音樂,也能成為合唱曲的局部!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20121028-175544


真愛的名字,叫自在


ㄧ個陰雨過後的艷陽天收到你的來信,見到你談愛情,心有戚戚焉,備覺溫暖。

上週,一個陷在兩難愛情的男子問我,怎樣才叫他的真愛,如何取捨?

我想了想,說:『哪個人讓你相處起來快樂自在,哪個人可以讓你分享大小事情,不擔憂對方會反對或介意。』我想,那是真愛、是適合、是你們比別人更多機會走更長遠的路。



我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但是,我知道在我以往的愛情經驗裡,曾經遇過條件很好的人,有共通的興趣甚至價值觀,最後,我們還是選擇當了朋友。原因無他,因為 說不上來的原因讓我們經常為大小事情起爭執口角,那樣的感覺會同時減弱兩個人的能量,包含愛情。



後來我發現同樣的狀況事件,發生在我和現在男友之間便不再成為問題。一如渡邊淳一所說:「沒有一個女人是性冷感,如果有,那是因為她遇錯了不適合她的男人。」同樣的,我要說,沒有一份真愛會傷人累累,耗損能量,如果有,那是因為你遇錯了人。



遇錯這件事,很有趣。因為你必須嘗試相處過後才能知道答案。 如果有一天,你跟這個人相處交往很多年,可是很多事有顧忌不能分享,不能一起吃喜歡的食物,不能討論共同的話題,說不上來快樂不快樂,至多就是沒有太多辛 苦,但是午夜夢迴,你知道心裡就是空了一塊對方碰觸不到,你知道你們曾經相愛但是心不自在。那麼,你會不會願意離開?願意分手?願意去相信自己會有真愛, 同時也放對方一份新的自由自在? 我認識很多朋友,通常是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面對真正的自己是最需要勇氣的。



我一直很喜歡見到你和大嫂的相處,即使我是旁人都能感覺到你們散放的舒服。 上回火鍋聚會,你帶著我參觀家裡,興致勃勃的告訴我那是大嫂做的拼布作品。你的眼中言語裡有著很多的讚美很多的驕傲,就像大嫂是當下世上最棒的女人。我當 時想,有一天我的伴侶會不會也有同樣的眼神,指著我的書興奮的介紹給他的朋友,如果他這麼做,我想那會是一個女人最覺幸福的時刻。之後,我一直學習這樣看 著我的男友的優點,在他表現優異時不再吝於給予鼓勵掌聲。



我相信,兩個人之間是互動的一個系統,是一個磁場。很多部分不是一方努力忍受就可以持續,或者持續就能真的快樂。一個真的好的對象,不是那些外在條件高達 90分的人,否則你跟張曼玉或劉嘉玲結婚又有甚麼差別?因為有一天,他們目前的優異條件都可能被另一個人所取代,就像你說的:『不要安慰自己結婚就好』, 不要催眠自己你們之間的問題不是問題。



真愛是不用屈就的,是可以自在舒暢的。我想,你一定會同意我這句話吧!這輩子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觀念感覺相近的朋友,甚至你們會有過一段愛情相伴過那麼一 段日子,有人說分手叫緣盡,我倒不那麼認為。我反倒覺得那是培養你更清楚了解自己並珍惜身邊人的一個過程,你跟人真正的緣分才正要開始。



當你年紀越大越明瞭自己時,你就會知道你要的對象和生活模式,兩個人的靈魂相伴卻不壓迫,
是情人更是一輩子的朋友。

這兩年,我開始學習感覺,用心去感覺。香草的天空電影裡,不斷重複那句台詞:『open your
eyes』。提醒我們眼睛睜開不過只是看到世俗的判定,看到外在的對錯價值,然而你的心裡那
雙眼呢?是不是看到了綠草如茵,看到蔚藍的一片遼闊的天,等著你和對方握手去飛翔?



如果見到了,那是因為真愛的名字,叫自在 。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20121024-134743


驕傲就像內褲,除非你是超人,請不要隨便外露 .


有的東西你再喜歡,也不會屬於你 ;有的東西你再留戀,也注定要放棄 .用一秒鐘轉身離開,用一輩子去忘記 .


大家都想得到快樂,卻不願承擔痛苦,但不下點小雨,哪來的彩虹?


公平是: 你現在怎麼糟塌身體,以後身體就怎麼糟塌你 .



成熟就是越來越覺得以前的自己~怎麼會那麼傻 !


如果你勇於對過去說聲~莎喲那拉 那麼生命就會回贈你一個全新的~哈囉


感情就像毛衣----織的時候一針一線,小心耐心 專心 . 拆的時候卻 只需輕輕一拉…


旅行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 .


人生最怕兩件事 一是快臨終還有很多錢沒花完,一是錢花完人還很健康。


有些事 不說開是個結,說開了又是個疤 .


下次有人跟你說 :你運氣真好時, 你可以這樣回答他 "我的運氣好,是因為機會剛好碰到我的努力"


如果你的生命中有一個人無法忘記就不要忘記好了,真正的忘記是不需要努力 .


談錢---傷感情,談感情…何止傷錢 !


想不想知道人生最好走的路是什麼 ?----下坡路


少了自信,自卑的人很容易變得自大 , 這就是俗稱的自我感覺良好 .


愛情不怕風風雨雨,只怕平平淡淡 友情不怕平平淡淡,只怕風風雨雨


人生一開始 , 通常拿到的都不是一副好牌 , 但是成功的人 , 卻會一步步把壞牌打好 .


受傷了可以哭,但不要哭太久,傷口結痂後 被淋濕---會再度感染 !


寧可做好習慣的僕人 , 不要做壞習慣的主人 .


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卻---小貓兩三隻;一複雜就痛苦,但痛苦的人卻---人海人山


女人為什麼珍藏結婚照 ? 一 因為照片裡的人特別漂亮 二 因為照片裡的人不像她


莎士比亞說:不太熱烈的愛情 , 才會長長久久 . 愛情的溫度就像洗澡水,不是越熱越好, 而是自己覺得舒服才好 .


上當---不是別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貪 .


人生有三樣東西是無法隱瞞的-- 咳嗽、懷孕和不愛一個人了 .


人生充滿許多如果,卻只有一個後果 .


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喜歡你,你也會孤單吧 .

因為寂寞,我們會錯愛一人 . 但真的不要因為錯愛一人,而寂寞一生 .


每個---說不想談戀愛的人 , 心裡都裝了一個不可能的人 .


小時候,幸福是件很簡單的事;長大後,簡單是件很幸福的事 .


有過人生坎坷的人都懂這句話:每件事最後都會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說明還沒到最後 .


有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閉嘴,放下所謂的自尊,承認自己的錯誤, 這不叫放棄,而叫成長 .


挫折,失敗,跌倒 都不是悲劇,放棄奮鬥才是 .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20121024-151042


日本有這樣一位年輕的臨終關懷護士大津秀一。他在親眼目睹、親耳聽到1000例患者的臨終遺憾後,寫下了《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一書。

別讓下面這些遺憾 變成你的遺憾



第一個遺憾: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大津秀一說:“人們臨終前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這一輩子啊,太短了。”有人削尖腦袋往上爬,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自甘平庸,也有人孜孜以求。人生有很多活法,千萬別被別人的價值觀“綁架”,不要把別人希望你過的生活當作是你想要的生活。想談戀愛,現在就行動吧;想學點什麼,現在就開始吧。人生就像個旅行團,你已經加入了,不走完全程,豈不可惜?



第二個遺憾:沒有實現夢想。

當人們在生命盡頭往回看時,往往會發現有好多夢想沒有實現。“真正的後悔,其實 不是因為沒有實現夢想,多半是責怪自己沒能盡100%的力量實現夢想。”堅持夢想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一個沒有期限的夢想只是個夢,給夢想加一個“截止日期”,把它變成現實的目標,才更容易實現。



第三個遺憾:做過對不起良心的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輩子不做錯事,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便不肯殺生的佛家弟子,也難以避免走在路上踩死一隻螞蟻。為了生存而做的無損原則的“壞事”是可以被原諒的,與其背著罪惡感生活,不如放下包袱往前看。



第四個遺憾:被感情左右度過一生。

現實生活中,感性的人總是嘲笑理性的人“活的太嚴肅”。其實,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又能如何?笑過、哭過、發洩過,生活也不會因此改變。也許真要等臨終一刻才能明白,每天為之煩惱、痛苦、傷心、氣憤、達到忍耐極限的事,是多麼可笑和不值一提。



第五個遺憾:沒有盡力幫助過別人。

或是冷漠,或是怕吃虧,讓很多人不敢做個善良人。其實,善良的人很少後悔,他們活得坦然、心安,那是善良給予他們的美好回報。去幫助那些需要你的人,“被人需要”的感覺遠比“索取”好得多。



第六個遺憾:過於相信自己。

我們都有過這樣自大自負甚至唯我獨尊的時刻,認為自己不後悔做過的任何一件事。這樣雖然看起來很積極,但卻顯得盲目。總有一些事,別人比你想的細致周到,多聽一句、多想一秒,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第七個遺憾:沒有妥善安置財產。

現在因為財產引發的家庭糾紛越來越多。其實,作為老人,一定要把處置財產當做一件重要的事,在世時就規劃好。如果子女多,分配一定要公平,不要因為錢物,傷了孩子們間的感情。



第八個遺憾:沒有考慮過身後事。

這一點和處置財產很相似。一個人活著,會留下很多印記。周圍的人和事,都會因為你的離開而變化。提早規劃一下,不但可以讓自己更坦然接受生老病死,也能提醒自己好好享受人生。別等走不動路、聽不懂話的時候,才發現還有很多事情沒做。



第九個遺憾:沒有回故鄉。

每人心裏都有一個地方被埋在最深處,卻一生不忘———這就是故鄉。很多人會念叨,等我退休了就回老家。往往等來等去,最後回家的只是一個骨灰罈。有生之年,盡量每年都回家看看,聽聽鄉音、吃點美食。這個在地理上讓你無法割捨的地方,也是你靈魂的一個居所。



第十個遺憾:沒有享受過美食。

你是否把好吃的東西都留給孩子,因為工作忙每頓飯都隨便打發,或是為了健康每天只吃所謂的“營養食物?吃飯,不僅為了飽腹,它還滿足我們很多心理需求。品嘗美食,也是一種很好的心靈治療。還有就是,別放棄任何一個和家人吃飯的機會,總有一天,這個飯桌上的人會慢慢消失。



第十一個遺憾: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

在這個逐利的社會,工作、金錢、權勢成為成功的金標準,很多人到老才後悔,那麼好的青春,怎麼都獻給工作了呢?看看大自然的樣子,感受季節的變化,聆聽藝術的召喚,這些事情不會讓你變富有,卻會讓你的人生有意義。



第十二個遺憾:沒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積存了很多旅行計劃卻沒有成行,因為孩子太小、錢太少、休假太少或是工作離不開?很多人都覺得,旅行任何時候都可以去,只有生病的人才懂得,旅行也是一種奢侈品。



第十三個遺憾:沒有和想見的人見面。

可能是你小學時最喜歡的老師,可能是你的初戀,誰的生命都不能永恒,尤其是那些比你年長的人,哪怕身在異地,也可以專門拜訪一下。我們應該抱著“一期一會”的觀念生活。這是日本茶道的用語,“一期”就是一生,“一會”就是一次相會,說的是人生的每一個瞬間都不能重復,所以每一次的相會都變成了僅有的一次。



第十四個遺憾:沒能談一場永存記憶的戀愛。

愛,也是人存活世間的證明。我們經常看到,在一起的人未必不相愛,相愛的人卻被迫分開,這是人生無常,也怪很多人自己沒有努力。愛應該是一種忠誠和無私的付出,一種勇敢而無畏的表達,這是我們作為人的權利,千萬不能只當兒戲。



第十五個遺憾:一輩子都沒有結婚。

很多人年輕時覺得婚姻可有可無,一個人更自在。年紀大了卻開始後悔,沒有一個可以相互扶持的人。雖然好姻緣可遇不可求,但是也得自己努力,碰到合適的人千萬不要猶豫。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最合適”的人,“比較合適”的人也不會等你一輩子。



第十六個遺憾:沒有孩子。

現在很多人覺得,“我自己都還是孩子,怎麼養孩子呢?”其實,為人父母,不僅是為了傳承血脈,也是一種“活過的證據”。想想到了老年時兒孫滿堂的歡樂,年輕時養育子女受的苦又算什麼呢?



第十七個遺憾:沒有看到孩子結婚。


有些子女認為“不結婚“是自己的私事,和父母沒有關係。相反,很多老人生前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自己兒女結婚。婚姻確實是私事,但有時候,不結婚卻是件“自私”的事。不妨也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努力了卻他們的遺憾吧。



第十八個遺憾:沒有注意身體健康。

年輕時,身體是可以最肆意揮霍的資本,熬夜、喝酒、抽煙……健康是這樣一個東西,你擁有它的時候往往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失去它的時候才發現,它是那麼的重要。從現在開始,努力改掉一些壞習慣,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健康生活。



第十九個遺憾:沒有戒煙。 ( 阿爸 .. 快戒菸吧 !!! ))

很多癌症和慢性病都和吸煙有關,不少患者直到查出肺癌,才開始悔過沒及早戒煙。很多人抱著僥倖的心理吸煙,覺得倒霉事不會落到自己頭上。克制慾望需要勇氣和付出,但你的付出會以“健康”這種方式再返還給你。



第二十個遺憾: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意願。

我們怕得罪人,怕給別人添麻煩,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這樣在無形中漠視了自己的真實意願。其實,無論什麼時候,都該說出你真實的想法。只要願意溝通,你會發現,事情比你想得簡單得多。



第二十一個遺憾:沒有認清活著的意義。

活著,絕不僅僅是壽命的一個數字,而是你活的質量。大津秀一碰到過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他把生命僅剩的三個月,分成了許多個周期,每個周期做一件想做的事情。哪怕只剩一天,都用來過最好的生活。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第二十二個遺憾:沒有留下自己生存過的證據。

很多人覺得,留下房子、財產就是生存的證據,其實不對。既然在這個世界上走過,總該有些精神食糧留給後人。不管是工作、研究、學業上的成就,還是寫給親人、朋友的信,都是這樣的“證據”。



第二十三個遺憾:沒有看透生死。

看透生死不代表輕視生命,而是以一種更理性的姿態活著。中國人往往忌諱談論死亡,其實,死亡只是所有生命共同的歸途。不用忌諱,更不用懼怕。



第二十四個遺憾:沒有信仰。

雖然很多人沒有信仰一樣活得很好,但是有信仰的人,會更透徹懂得人生的意義。尤其在面對困苦、無助的時候,信仰更可以成為一種強大的治癒力量。



第二十五個遺憾:沒有對深愛的人說“謝謝”。

很多時候,我們在外彬彬有禮,對親密的人說話卻毫無顧忌。用好語言是人際交往的一門大學問,哪怕是親近的人,也不必靦腆,要常說“謝謝”、“對不起”和“我愛你”,這是為感情保溫的最好辦法。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你真的知道怎麼上廁所嗎?

這標題真吸引我

因為我實在太需要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在廁所置一張小椅子(踏腳) 是應該的!!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20121010-170959

‎"老公,你手機來電話啦!”

男:喂?
女:喂,你……吗?
男:是,你是誰?
⋯⋯女:我是……
男:噢,你啊!找我有事?
女:你能出來一下?我在你們家外面的。

“去吧?老公我相信你”

女:喝茶吧!
男:什麼事快說吧!這麼晚了。我不放心我老婆一個人在家,她怕黑。
女:我離婚了!
男:為什麼啊!你老公不是很愛你嗎?
女:他這個混蛋,他背著我搞了小三,嗚嗚嗚嗚
男:好了,别傷心了,你還年輕,还有更好的等著你……
女:你恨我嗎?
男:一切都過去了。我現在把你當朋友,没有什麼恨不恨。
女:真的?
男:呵呵當然,我有和你說過謊嗎?
女:你還愛我嗎?
男:……愛
女:我們结婚吧,我一定會做一個賢妻良母。
男:我有妻子了,我和她上個星期剛領的結婚證書,再過兩個月就结婚了。
女:不是還没结婚嗎?
男:不可以,她真的很愛我,我不能傷害她。
女:你不好意思我去說……
男:那也不行。
女:嗚嗚,为什么?
男:因為我是男人,所以不可以。
女:我想知道是具體為什麼 你還愛我,而且我也還愛你,為什麼就不能再一起?
男:你真想知道為什麼?
女:嗯。
男:1:是一個人 ,我知道愛上一個人不容易更知道被傷後有多痛苦,所以我不能離開她。
2:之所以决定结婚是因為我决定了,這一輩子選定她了,選定她就是我這輩子唯一的女人。不管以後說什麼話都以不愧于她為標準,做什麼事都以不背叛她為原則,不管以後我们遇見的是風還是雨,我都會站在最前面為她擋風遮雨。
3:她很愛我,她很傻,很善良 她不管做什麼事都處處為我著想。
我今天來都是經過她的勸說我才來的,她相信我,相信我不會對不起她,她决定嫁给我,就是决定把她的一生给了我。
女人的一生是不允许被踐踏的。
明白嗎?
女:懂了……

“世界上有兩種美,外在美:它能滿足你的面子,但不定能给一生的幸福。
内在美:它雖然不能给足你面子但它一定能给你一生幸福,女人——……面子重要……還是幸福重要……”

女:做個朋友可以吗?
男:不要了,我不需要女朋友以外的女性朋友!
女:為什麼?說理由
男:第一,没有共同語言,我平時玩的東西你們女孩子也不喜歡玩;第二,你滿足不了我女朋友可以給我的需求;等三,我没時間和你逛街吃飯什麼的,那是陪女朋友做的事;第四,我女朋友會吃醋。所以何必呢?

男人最驕傲的不是睡過多少女人,而是能有一個女人願意讓他睡一輩子。
女人最驕傲的不是擁有多少男人,而是她的男人願意為他拒绝多少女人。

男人,要經得起誘惑 !
女人,要耐得起寂寞 !更多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时代的俏皮话

⒈世界那麽乱,装纯给谁看。

⒉距离产生的不是美,是小三。

⒊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

⒋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

⒌男人的实力就是你兜里的人民币。

⒍Hey,请问一下,你的棺材是翻盖的还是滑盖的?

⒎2B不只是铅笔,还有你。

⒏笑只是一个表情,与快乐无关。

⒐早该没心没肺,不用现在撕心裂肺。

⒑现在想想,还是幼儿园好混。

11.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或许不在家。

12.花花世界,是我太认真。

13.我没有那麽多的感慨,仅仅想有个人陪。

14.人在悲伤的时候,不管听多麽欢乐的曲子,都会止不住流泪。

15.你说你会等我回来,你是等了,还找了一个人一起等。

16.累麽?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17.不要对我太好,让我分不清你是爱情还是友情。

18.爱你,很久了!等你,也很久了!现在,我要离开你了,比很久很久还要久。

19.女人,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

20.QQ在线率越高,证明这个人越寂寞。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essonbehindnew
出處:http://www.afterimagegallery.com/bressonbehind.htm


已故法國攝影大師---Henri Cartier-Bresson,提到他就不得不提起「決定性的瞬間」這個他所發表的攝影創見。有很多喜歡拍照的人致力追求屬於自己的「決定性的瞬間」。透過觀景窗看出去,在快門的瞬間,將畫面的表現與內涵同時呈現,拍下能融入生活與影像的創作。「決定性的瞬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相信這個說法的相機操作者,認為一定能做到心、眼、手、相機一體的境界,也唯有這樣的境界才能精準拍下「決定性的瞬間」;另外一群相機操作者,則是拍下了無數照片之後,從一個個過去的畫面發掘那「決定性的瞬間」。

摒棄方便的自動相機,堅持只在自然光源下拍攝,不屑於安排的畫面,完全不考慮裁切,Bresson把攝影術的範疇限制在「決定性的瞬間」之內,那意味著,只要是快門超過了那個「瞬間」的照片,都沒有了「決定性的瞬間」。浪漫的花火(註)、婚紗照、室內藝術人像、甚至是運用了數位影像處理的現代創作,難道都沒有「決定的瞬間」嗎?

我並不嚮往這樣的觀念,反而還認為,「決定性的瞬間」並不能算是讓Bresson成為大師的關鍵。Bresson曾說過:「一個人不管做什麼,眼睛所見和心靈間一定存有某種關係聯繫著」、「閉著的眼睛看見內在,張開的眼睛看外界的世界」,比起決定性的瞬間,這兩句話更能包容攝影的本質:眼與心。

「決定性的瞬間」並不單指快門數字,擴大到眼與心的範疇,所有透過拍照者或是照片觀賞者的眼,與自己的心連結起來的那一瞬間,無論是從觀景窗看出去,還是看照片,都可以是「決定性的瞬間」。決定這個瞬間的,不是某一段快門時間,而是拍照者/觀眾的眼與心。

Bresson有一張很有名的照片:Behind the Gare Saint-Lazare, 1932。這張被稱為「決定性的瞬間」經典照片。是不是無論看幾次都是一樣,覺得"拍的很巧"而已呢?如果說這是僅此一個快門的決定,並不是亂槍打鳥的拍攝,那也是對於相機操作熟練流暢的結果罷了。少了"心"的「決定性的瞬間」,稱不上是「決定性的瞬間」。至少這不是我的「決定性的瞬間」。

同一個網站還有很多Bresson大師的作品,或許那些崇拜「決定性的瞬間」的攝影愛好者不覺得其他照片有什麼好看的,但這卻是我不得不佩服Bresson,超脫了「決定性的瞬間」而被人稱為「20世紀之眼」的原因。

(註)第27屆(2001年)日本「木村伊兵衛寫真賞」得獎作品集:川內倫子的「花火」。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8073843-3-153



大稻埕、福壽山波斯菊、漁人碼頭、福壽山楓葉、ShowGirl、知名的夜景景點......。要我定義「糖水芭樂」,我會說「只有在看的時候才只覺得好看」的照片。

今年五月多,在大陸有個「糖水片座談會」討論糖水片,與會一位大陸攝影評論家蕭沉也在他的部落格裡撰文「什麼是糖水片? 」,他說糖水片是「只有技術/沒有藝術」、「只有構圖/沒有意圖」、「只有感官美/沒有心靈美」、「只有慣性/沒有心性」、「只有假相/沒有真相」、「只有衝動/沒有感動」......。站在一個攝影評論家的觀點,難免會有這樣的心得,因為評論家的思維是在解讀、解析、解釋照片影像深入表面具像的意涵,融合了符號學、心理學、美學、以哲學為體的思考當然會有這樣的結果,無法(無須)反駁,也沒有是非論斷。但是言談之間透露出所謂藝術家「藝術(異數)為高、大眾為低」桀傲之氣,我則是大大地不以為然。

不可否認地,「糖水片」(芭樂照)的產生大都是基於「技術」、「構圖」、「感官美」、「慣性」、「假相(非真相)」、「衝動」......,從攝影新手開始,學習拍照的技術、習慣相機的構圖、體驗感官美、養成隨手即拍的慣性、用假相美化真相、衝動地開始某些艱苦的拍照過程......。對所有喜愛拍照的人來說,技術進步了、構圖受到稱讚、照片被觀眾喜愛、技巧為人效法、衝動與堅持(慣性)感染了其他同好,這些成就感是正面的、積極的,或許帶著幾分虛榮心,但是想到自己的影像既然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力,這就是很單純地「開心地拍照」。沒有什麼不好,也無分高低。

如果以照片的知名度來論高低,那麼就台灣的大眾來說「心留在愛琴海」系列,會比「等待維納斯」還高。如果以照片的歷史來論高低,那麼隔壁老王的祖父在日據時代拍的一隻流浪貓會比蘋果日報頭版照片還高。如果以照片的稀有程度論高低,那家庭聚會的照片、自己的婚紗照,會比什麼照片都還高......。

攝影可以被分類,但絕無法論高低。每個人都有覺得自己/他人的照片好看/不好看的權力,也都會有對某些照片嗤之以鼻的時候,可能是拍得不好,也可能是拍了我們不喜歡的題材。每一個喜歡拍照、喜愛攝影的人都是平等且自由的,無論各是拍了什麼照片,都無關所謂等級。

拍攝「糖水片」至少就技術面來說,是一個拍攝「合格的照片」的訓練。練習相機操作、模式選擇、曝光掌握、快門/光圈的控制、影像後製等等,比較在同一個地點的其他網友的拍攝,瞭解自己的缺點。拍攝糖水片一點也不是什麼墮落的事情,這是學習攝影的過程之一。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糖水片也很容易讓人沈溺在「挖~~你拍的好美喔」的虛榮心之中,很多糖水片本身大都是因為畫面內容的美,而不是「拍的好美」,這一點觀眾並不需要、也不一定能瞭解,但是拍照的人卻是要時時牢記在心裡,自己拍下的照片到底是拍得好還是因為畫面的美麗,以免陷入為了滿足糖水片的內容而拍照的無底洞。

攝影就像是說話、寫文章一樣,只要有觀眾(聽眾),就是一種表達。語言有不同、中文的話更是有文言文、白話文的區別。「糖水片」是一種攝影的語言、文體,一眼就明瞭的事物並不就是沒有意義。「糖水片」對我來說,有訓練攝影技術的意義,有表現攝影器材性能的意義,有展現後製技巧的意義,有炫耀拍到大景、去過哪些景點的意義......但這些都是對於我自己(拍攝者)的意義,站在觀眾的立場嚴格講起來並不是一種表達。無論是什麼照片,因為覺得太淺而不屑,或是一下子看不懂、無法理解而拒絕往來的話,都是一種損失。

攝影是一種包容,包容從「感官美」到「心靈美」,所有的美麗。身為觀眾要有欣賞所有照片的胸懷,身為照片作者要懂得分辨美麗的意義。而糖水片的是與非,就一點都不重要了。

P.S.我比較喜歡糖水片的稱呼,這一類的照片就像糖水,喝起來甜甜的很順口卻不容易「回甘」,偶而需要來一點調劑一下味覺,喝多了卻會覺得膩。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網路上看到了這一篇文章「給年輕攝影師的24條忠告」,原來很多華文BLOG都有這一篇文章,包括這裡、這裡的繁體中文版,找了一下應該是原始出處的地方(美國PopPhoto雜誌),但卻是25條。感覺像是看也沒看、一點都沒消化就直接轉載了,無論是覺得受用或者是不同意,應該都會有一些想法才是,特別是喜歡拍照的人。Charles Traub應該是針對職業的年輕攝影師,不過對業餘愛好者來說,這25個觀點也有它的價值。

原文連結。




Do something old in a new way.
Do something new in an old way.
Do something new in a new way. Whatever works, works.

前三點主要是在說,攝影是沒有一定的方法,無論是拍攝還是後製照片,在傳統當中發掘創新,但也不要一昧摒棄舊的觀念。在創造新意以前,必定得經過不斷的努力、經驗累積之後才能有所成。


--------------------------------------------------------------------------------

Do it sharp—if you can’t, call it art.

清晰的影像是照片的基本,當然有時候攝影者想藉由故意的畫面模糊表達某些思想,那樣的照片往往被稱為(看不懂的)藝術。這一句話很適合用在商業攝影的範疇,大部分的這一類攝影,幾乎沒有客戶會喜歡模糊的照片。就業餘攝影者來說,拍下清晰的照片也是很重要的,只是這個sharp的標準因人而異,過與不及都不好。


--------------------------------------------------------------------------------

Do fifty of them—you definitely will get a show.

不是很確定這句話的精確意義,字面上我想應該是要能撐起一個展覽的場面至少要有50張作品的規模。這句話應該也有鼓勵多拍照片的意思。


--------------------------------------------------------------------------------

Do it big—if you can’t do it big, do it red.

不考慮成本與展示環境的限制,照片基本上是越大越好的,大型的照片才能顯現畫面的質感與震撼力,也是考驗器材解像度與後製(列印或沖洗)功力的機會。職業攝影師往往有商業媒體像是海報、報紙、雜誌,或是個展的舞台,比較沒有這樣的問題。但業餘攝影大都用網路來呈現,考慮儲存空間與網路頻寬,以及最重要的螢幕解析度,適當的縮圖是比較好的。一張照片如果超過了一個螢幕畫面的範圍,觀眾看起來會很痛苦。

如果不能把照片做大,讓照片有吸引力也是很重要的。(do it red我想應該是這個意思,沒道理把照片弄"紅"吧XD)應該是讓較小的照片有吸引觀眾目光的魅力。


--------------------------------------------------------------------------------

If you don’t know what to do, look up, or down—but continue looking.

常常會有不知道怎麼拍的時候,無論是在手握相機的當下還是計畫拍照的階段。習慣透過觀景窗取景,有時候會忘記攝影真正的視野。攝影本身是一種看的藝術,並不是拍攝的藝術。不知道怎麼拍就暫時放下相機,仔細看、觀察身邊的景物,忘記要拍照這件事。不一定非得拍什麼不可,但不要停止觀看這個世界。


--------------------------------------------------------------------------------

Do celebrities—if you do a lot of them you’ll get a book.

拍攝名人?拍出名堂(名聲)?24條的版本就是少了這一個。後者的解釋應該是比較合理的,這部分是攝影師要打響自己的名號,多參加一些比賽或是經營網路部落格、線上像簿,如果照片能夠登上報紙雜誌、或是得獎的話,多少能提升能見度,投入市場也能獲得青睞。


--------------------------------------------------------------------------------

Edit it yourself.
Design it yourself.
Publish it yourself.

這三點是從照片的完成以後開始,編輯、設計到出版,攝影師都得親力親為。一個完整的作品集,光只有精彩的照片是不夠的,如果是書冊的形式還牽涉到了版面設計(包括文案),照片編排,跟出版的印刷品質。如果是展覽則會有場地布置、觀賞動線、照片陳列、燈光配置甚至簡介的編寫,有的攝影展常會因為照片框的玻璃反光糟蹋了攝影師的心血,也常看到有印刷不良的作品集破壞了照片的質感。

照片的拍攝到呈現,攝影者都必需親自來做,這是對照片的重視度,也是對觀眾的尊重。


--------------------------------------------------------------------------------

Read Darwin, Marx, Freud, Einstein, Benjamin, McLuhan, and Barthes.

不認識McLuhan,也只讀過Barthes的"明室"。但是看到Charles Traub推薦的這幾位作家(學者),包含了生物學、心理學、科學、哲學、符號學、文學等等領域,主要是建議年輕攝影師得多看看不同領域的書籍,別以管窺天。許多創作生命不長/不強的攝影師,縱然名利雙收,但也只是「照片製造業者」而已。這個部分其實有討論的空間,畢竟不是每一個攝影師都以拍下曠世之作為念,只想著增加收入、或是提升知名度也大有人在,這無關好與壞,只是這往往會走不出自己的風格,也很容易被模仿,繼而開始惡性競爭。攝影不只是技術風格,攝影師的內涵也是一種風格。


--------------------------------------------------------------------------------

Construct your images from the edges inward.

有人翻成「真誠地拍攝每一張照片」,我實在看不太出來有這樣的意思。"the edges inward"解釋成內在的邊緣,可以是一種內心的衝突,也可以是具有張力的部分。"邊緣"的對比總是比較強烈且明顯,而攝影本身就是一種表現對比的手法。


--------------------------------------------------------------------------------

If it’s the “real world,” do it in color.

如果是以拍攝真實世界為考慮,就用彩色。以前的年代使用黑白攝影是不得已,因為當時並沒有彩色攝影技術,時至今日、黑白的照片成為現代紀實攝影的濫觴。就記錄的本質來說,當然以記下最多的資訊為重,因為效法過去的照片風格而一昧拍黑白照片是本末倒置的。這一點Charles Traub實在點出了當代紀實攝影的最大問題。試想二次大戰、南京大屠殺的照片如果是彩色的那會有多震撼。


--------------------------------------------------------------------------------

If it can be done digitally, do it.

有數位相機當然用數位拍了,底片到目前為止還有其優勢,但對大部分的影像需求來說,數位攝影的速度與應用的方便性仍然是凌駕於傳統底片攝影之上。像是平面媒體,配合通訊網路,可以幾乎沒有時差地把新聞事件的照片傳到編輯的手上。這是底片辦不到的,即便是拍立得相機也必須經過數位化的掃瞄。


--------------------------------------------------------------------------------

Be self-centered, self-involved, and generally entitled and always pushing—and damned to hell for doing it.

自我中心、全心投入、不斷鞭策自己,不顧一切的拍攝信念。「攝影」與「照片製造」的最大差別就是在攝影是由拍照的人主導,而照片製造則是顧客導向。要有自我的堅持是攝影師的先決條件,但是這樣是不夠的,全心投入不只是針對攝影本身,攝影師如果不能站在被攝者的立場、或是融入場景裡,處理在這個過程中的衝突與矛盾,也是無用。


--------------------------------------------------------------------------------

Don’t do it about yourself, your friend, or your family.

不要拍攝自己、朋友、與家人的照片。這應該是指別拿他們來做主題,當然是針對職業人士,我想是因為拍攝自己認識的人會因為感情而覺得怎樣都好看(至少不難看)的緣故。至於業餘人士,很多會拍照的高手,是只拍自己(與家人、朋友)的生活,這個部分我覺得可以挑戰的是「把居家生活拍到能引起陌生人感動」,自己怎麼看都不覺得不好,但是要拍到能感動大眾卻也是很不容易的。


--------------------------------------------------------------------------------

Don’t dare photograph yourself nude.

不要冒險拍攝自己的裸體。這部分我倒是持相反的意見,如果一位職業攝影師必須拍攝裸體模特兒而毫無頭緒的話,有必要讓自己入鏡、感受一下看到自己裸露的感覺。很多攝影師是不會想到「自己希望怎麼被拍下來」這一層的。


--------------------------------------------------------------------------------

Don’t look at old family albums.

不要看家族像簿。回顧這些往事對攝影技術的幫助有限,但主要還是因為是「自己人」的緣故。


--------------------------------------------------------------------------------

Don’t hand color it.
Don’t write on it.

不要手工加色、不要寫東西在照片上。

為了照片的真實性與完整性的考慮,即便是有文案的攝影集,也少有直接寫在照片上的(封面除外)。但是業餘用途我覺得不需要這樣的限制,在照片上塗塗改改,甚至直接加手寫註解、以漫畫的樣子呈現,是很好玩的。


--------------------------------------------------------------------------------

Don’t use alternative processes—if it ain’t straight, do it in the computer.

拜現在電腦科技發展之賜,很多以往想像不到的照片效果可以在短時間內製作出來,攝影師不需要藉由實體照片來實現想像力的靈光一現。職業攝影的時間與金錢成本是很重要的,如果因為一個點子就大費周章拍攝(製作)照片,不但浪費時間也浪費金錢。「印(洗)出來看看再說」無論對職業還是業餘都是很沒有效率的事情。

另一個觀點是,當我們有什麼拍攝的動機時,在直接嘗試以前,可以先在網路上搜尋,看看有沒有類似的照片,或是去書店翻翻攝影集。無論是職業還是業餘,拍攝之前的「做功課」是很重要的一環。


--------------------------------------------------------------------------------

Don’t gild the lily—a.k.a, less is more.

在一張已經很完美的照片上多做修飾,往往適得其反。過於複雜或是太多修飾/包裝的畫面,影像的張力與魅力往往不如單純直接的表現。


--------------------------------------------------------------------------------

Don’t photograph indigent people—especially in foreign lands.

不要拍攝貧困的人們,特別是在國外。

這一點似乎是很多效法「國家地理風」的人容易疏忽的。在一些比較落後的地區、開發中國家,常常會看到貧童向觀光客收取拍攝肖像的費用,另外也有被攝者不知情(偷拍)的照片。有些人覺得這是「把自己的成就感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我並沒有拍攝過這一類的照片,也不嚮往拍攝,但是卻也不認為拍攝他們是在踐踏他們的不幸福。只是這樣的照片多少會被歸類在「內容為主」,而沒有一點攝影者的創作成分在裡頭。


--------------------------------------------------------------------------------

Don’t whine, Just produce.

不要發牢騷,拍照就是了。對職業人士來說,抱怨市場需求、景氣、對手攝影師、甚至是攝影器材、消費者的眼光都是沒有意義的。不如好好用心鑽研如何讓自己的照片受到更多人喜歡。

對業餘愛好者來說,拍不好抱怨這抱怨那,一下子嫌相機太爛、鏡頭不夠銳利,沒遇到大景又怪東怪西的,先把所有除了自己以外的因素都數落一回,不懂得自省,是很難進步的。


--------------------------------------------------------------------------------

如果有因為文字翻譯上的認知錯誤或缺漏,還請有緣的英文/攝影高手不吝指教。

本文引用自: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Um8DZlQ1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20120921-085723


生活就是我們一整天在想的每一件事。如果你一直懷著正面的想法,你的人生就會往正面的方向前進。


如果你的想法總偏向負面思考,那你也會過消極的一生。




你過得如何,擁有什麼樣的人生經驗,只要看你平常最常想的事,便可得知。

每一個經驗都是從想法開始的
 
什麼是影響你人生最重要的關鍵? 答案不是生辰八字,不是星座血型,也不是出生背景,或是婚姻事業,更不是任何人。

想出來了嗎? 沒錯,是你的想法。




生活就是我們一整天在想的每一件事
 
心理學有個著名的『ABC 理論』。A 指事件的起因,B 是想法,C 是事件的結果。相同的A 可能導致不同的C,關鍵就在B 。

人有什麼觀念,就有什麼行為;人有什麼行為,就有什麼習慣;人有什麼習慣,就有什麼性格;人有什麼性格,就有什麼命運。

當你人生不順遂時,你可以問自己: 我是否因為『悲劇的人生觀』才造成『悲慘的人生』?

我完全同意哲學家亨利.大衛.梭羅說的:『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他對自己的想法。』




想改變人生經驗有兩種方法:
 
第一是改變事件,清除你不喜歡的每件事,並引進你喜歡的每件事。

不過由於沒有人可以掌握人生經驗,因此常導致緊張、衝突、挫折與失望。

第二是改變想法,你不能控制每件事,但你總可以控制你對這件事的想法。有趣的是,當你改變對這件事的想法,你也改變了經驗。

思想是人生的方向盤,當我們轉念的時候,也就是在轉動人生的方向盤,使我們的人生朝不同的方向前進。




德蕾莎修女說:「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我常會弄丟東西,而先生卻很會找東西。
有一次,我找不到家的鑰匙,而丈夫正好出差到國外,
於是我斷定它是被住家附近的工人偷走了,
所以打了長途電話給丈夫,他一再地要我確定
是否真的沒有掉在家的某個角落。
我很肯定地說:「絕對是放在腳踏車的籃子被偷走的!」
經過討論之後,只好決定更換所有大門的把鎖,
為了安全起見,我們還換了當時最貴的一種,花了將近四千塊錢。

丈夫出差回來後,不死心地在家尋找那串鑰匙,他伸手進入我那
有好幾個口袋的皮包中,左摸右掏,接著我吃驚地聽到
一串鑰匙的叮噹聲,那遺失的鑰匙竟然一直都在我的皮包!
我實在羞愧地無言以對,立刻低下頭想:
「你罵我吧!你要怎麼數落我,我都認了。」

但他竟笑嘻嘻地說:「這件事一定有上天的美意 !
我們住在這裡幾十年,舊的鎖早該換了,換的好!」
他沒有因我們的差異–他精明、我糊塗,而責備或嘲笑我。
那一天從他身上,我看到什麼是愛。很棒吧~ ^^
我覺得不管是不是夫妻、情人、 家人、朋友 甚至說是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都要有一種 "包容與欣賞的雅量" !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20120919-215536


快樂的15個習快樂的15個習慣 / 日本暢銷醫界作家 - 日野原重明



日本暢銷醫界作家,現今九十七歲,仍活躍於診療工作的日野原重明。其蓬勃朝氣本於對他人的細心關懷、不輕易向疾病低頭、不因忙碌的工作而心生氣餒、從天天發生的事件中悟出樂趣。其人生如此智慧圓融的原點,就蘊藏在他的一顆心與生活習慣裡。




從一九七五年開始,日野原一直在提倡,「自己的健康自己捍衛」的運動。他仔細研究一下有哪些習慣對自己有好處,既然知道有好處,就要養成「毫不遲疑、當下實行」的行動力。




攝取品質不佳的食物、食用過多鹽分、抽菸、過量飲酒、食用太多動物性脂肪、黃綠葉菜類攝取太少、運動不足……,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壞習慣,日野原建議,若能夠及早轉個方向,待年長或年老之時,便不會染上所謂的「成人病」。也就是說,許多疾病都是長年以來的壞習慣所造成的。




日野原向來認為「成人病」之名,應該更改為較具行動力、自發力的「習慣病」才對(英語為 lifestyle related disease)。經過了他二十年的倡導,日本終於在平成八年(一九九六年),更名為「生活習慣病」。活力充沛又樂在生活的日野原,唯一感到驕傲的健康祕訣,就是他的好習慣。這些歷經九十年所培養、持續不斷的好習慣,時至今日,仍是他的無價之寶。這些寶物包括了以下十五個習慣:




習慣1 心中永保愛




日野原之所以充滿活力,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愛存在於心中。




他向來相信喜悅或歡樂只要有人分享,快樂的程度就會更加擴大。更喜樂的生命,必須包含更多的愛。




聯旭廣告公司總經理陳玲玲分析,她高齡九十九歲仙逝的外公之所以能長壽,是因為長年在碧草如茵的中興新村上班,過的是非常簡樸的生活。節儉、吃素、慈祥、包容力大、又喜歡種花種草,與女兒、孫子同住,三代同堂。整日籠罩在愛人──愛女兒、愛孫子的環境裡。




習慣2 抱持「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的正面想法




日野原也相信,那些願意克服自己的缺點或弱點,並習慣存著「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的正面想法的人,在人生中的任何時刻,都能夠展現樂於堅持的強大毅力。




正面的想法比一切都重要。近十年來,開始成為一個虔誠基督徒的巨大機械集團執行長羅祥安舉例,即使現在有人因為投資連動債,損失了一百萬,應該要慶幸還有十萬元。「人要感恩他所還擁有的,」羅祥安說,「台灣有很多財富,好的環境,有很多事,比起別的地方,台灣已經好很多。」




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對於習慣有如此定義:「所謂習慣就是不停重覆的動作」。




養成對任何事情都持有正面的想法,也是一種必須要培養的新習慣。用這樣柔軟的思考方式試著重組我們的人生,一定可以感覺到從明天開始的每一日,更為光輝、明亮。







習慣3 挑戰新事物




如果在年輕時就養成挑戰新事物的習慣,發覺自身才華的機會也會隨之增加。那麼,一生中就可以看見無數次繁花盛開的瑰麗風景。




像五歲喪父、低收入戶的台南建築設計師毛森江,在到日本拜師學習製造清水模技術之前,是個成衣貿易商,但是一回他到大阪出差,對安藤忠雄簡雅的清水模建築深為折服,立志學習,終至轉行在台南蓋清水模好宅,就是一個勇於挑戰新事物、終至轉行成功的典範人物。




另外一個竹山人──王浩一,是臺北精神科名醫王浩威的哥哥。他原本在臺北也是幫外商成衣公司當總經理,後來外商移出臺灣,他成為最後一個關掉公司燈光的人。




之後,他回到母校──在成大校園著名的大榕樹下思索,受到感召選擇留在台南岳父家的塑膠工廠工作,並且開始背著寫生用具、相機,探訪府城台南的大街小巷,先後寫出《慢食府城》及《在廟口說書》等暢銷書。也是一個勇於挑戰新事物的典範。




日野原說,若想永遠保持年輕的心,就要試著對某種事物保持高度的關心。而且,還要試著去挑戰看看。只要抱持這樣的心情,老不老一點都無妨,就讓向前行的勇氣,好好地發揮能量。




習慣4 鍛練自己的專注力




日野原強調,一個人有專注力,看起來就會非常朝氣蓬勃,但如果缺乏專注力,什麼事都無法順利進行。「最糟糕的是就此意志消沉、自我放棄,」日野原說。




培養專注力,需要某種程度的訓練才行。也就是說,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就養成注意力集中的習慣。




為了鍛練自己的專注能力,日野原採用的方法是──無論多麼短暫的時間也要有效利用,絕對不可白白浪費。




日野原建議對於生活時間不太固定、或已經從工作崗位上退休的人,時間再如何充裕,也要在一天當中固定抽出三小時左右,完全用在研讀或自己的興趣上。台南建築工作者毛森江每天也只排三分之二的工作行程,另外三分之一時間約三個小時,他都拿來讀書。他所設計的住宅,書房一定扮演一個相當主體的角色,讓全家人都可以在一個書房長桌上讀書。

現年才四十三歲的香港宜諾管理顧問集團執行董事王劭仁在八個多月前,辭掉凱撒飯店總經理一職,在籌備創立一家旅館諮詢顧問與訓練公司之前,有整整八個月沒班可上、沒薪水可領,然而他毫不懈怠,每天仍然穿西裝、打領帶,提著電腦到咖啡店去寫創業企劃,直到顧客接納企劃案為止。




習慣5 向心目中的典範學習




人生要如何規劃才好?日野原建議,如果實在無從下手,先尋覓一個你心生欽羨的典範也是個好主意。




在台灣,很多人學習藉由宗教信仰,不再為明天煩憂。巨大執行長羅祥安在近五十歲那一年,由於捷安特要成為全球化企業,他想到公司那麼小,要全球化,壓力很大,身心狀況幾乎快到崩潰邊緣。




剛好有一天,他跟著太太到東海大學教堂做禮拜,聽牧師說到有勞苦重擔的人,我就讓你得到安息。那天晚上,羅祥安生平第一次禱告,之後,經過一個月、半年、一年,羅祥安發現自己的心情,愈來愈輕鬆,一年後,羅祥安就受洗了。




如今,羅祥安維持著「只要做好事情,沒有強求的目標,」知天命,專心做好自己。他也開始騎腳踏車上班、假日騎車上山,精神、體力都比過去年輕了十歲。







習慣6 感受他人的心情




日野原常常出國,經常看到外國人有體諒他人心情的習慣。要感受他人的心情,一定要先能讓自己寧靜下來,細細體會。




食養山房主人林炳輝就是這個典型的例子。他憑著對簡單、素雅、令人感動,引發豐富心靈的居住空間的追求,在十幾年前,創設了食養山房。




研究美學經濟的政大科技 管理 教授李仁芳形容,來到食養山房慢慢享用兩、三個小時、約一千元的餐飲,或是來品味下午茶時,他清楚地觀察到每一個客人一進到食養山房,臉上線條立即柔和、快樂。「這裡不是奢華,而是素華,」李仁芳說。




十七、八年前,林炳輝曾經在臺北租屋而居,那段時間,白天他在營造公司上班,夜裡常跑伊通公園畫廊,看到裡面佈置整潔,空間素雅,開始引發他想要居住在這樣空間的想法。於是他開始把沙發去掉、電視機去掉,不斷地割捨,然後開始在潔淨的空間插上一朵小花,泡一杯茶,開始可以安靜讀書、探索內心世界。「因為環境影響你的視覺,你就可以安靜地坐下來,」林炳輝說。




多接近大自然,可以讓自己的心更柔軟,更敏銳。專研園藝治療的台大園藝系教授張俊彥指出,美國有所謂的園藝治療師,種植花草,可以舒緩腦波內的緊張度,並且有助恢復注意力及疲勞。




習慣7 珍惜有緣相逢的所有人、事、物




日野原也想對大家說的是,如果你自己架設好一組品質優良的天線與接收器,你就更有機會遇見美好的事物。




奧美廣告公司副董事長葉明桂就是一個很懂得感恩他的工作夥伴的人,懂得架設接收美好訊息天線的人。他從年輕時,就跟著台灣奧美的兩個創始人宋秩銘、莊淑芬,如今,兩位老闆遠征中國,他還在台灣留守著。現年五十二歲的葉明桂最近有個覺悟是,要進入職場工作,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人,大家願景、目標、價值觀都一致。「志同道合就是快樂,」葉明桂說。




習慣8 比八分飽再少一些




日野原維持健康的方法,就是對體重的控制。有的靠飲食控制,維持適當的體重,有的則靠規律的運動。




忙碌時,他常常在吃飯時間拿出牛奶與餅乾。「大家都知道吃飯只要吃到八分飽就好。在吃到太撐、吃得太飽之前就停手,內臟的負擔比較小,對健康有正面的好處,」日野原說他現在超過九十歲,「六分」左右就足夠了。




習慣9 對飲食不要過於神經質




每天清晨,日野原都會喝一杯加了橄欖油的蔬菜汁。這種自製飲料可以穩定膽固醇值,又可以在忙碌的上午,輕鬆地補充體力與能量。這個習慣,他已經持續了三十年以上。




晚餐常會有聚會或晚宴,這種場合的料理多含有過量油脂,到處充滿了卡路里攝取過量的危險。遇到這種情況,日野原都會先從沙拉開始取用。但他建議偶爾有宴席時,對美食也不用過於敏感,多吃一點,過幾天少吃一點,讓多出的一、 兩公斤 體重降下來就可以了。




習慣10 能走路就走路




同時與飲食生活的混亂共存的,常常是運動不足的問題。但是,對每天忙亂過日子的現代人而言,要額外找到運動時間,實在是難如登天。所以日野原自己就做到了能走路就走路,因此他在醫院裡上上下下、跑來跑去,不坐電梯,走樓梯;搭捷運時,也盡量走樓梯,不搭電扶梯。




習慣11 與更多同好享受運動時光




找同好一起去運動,也是必須培養的快樂生活好習慣。即時找不到人一起去運動,只要每天規律地去運動,自然就會碰到一些運動同好。如台南建築工作者毛森江每天早上五點半就到台南市的YMCA去晨泳,每天都會遇到前來游泳的九十歲婦人。




台灣富蘭克林兩個經理人愖言、張森貴最近遭逢金融海嘯,開始把大量的時間投入跑步、游泳、打球、騎車、遛狗、也多花些時間,在週末連休日,與家人在台灣各處旅遊。




習慣12 正面思考




健康與否,就看自己夠不夠朝氣蓬勃,而夠不夠有活力,也全靠心情決定。




作家羅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我覺得快樂是一種天性,」現年九十歲的作家羅蘭,從二十七歲那年,一個人由天津來到台灣,就此定居下來,再怎麼辛苦,從不會抱怨。年輕時一邊在警廣上班,一邊寫作,也一邊養兒。如今兒女長大了,一個人居住,倒也自得其樂。




即使現在已經九十歲了,羅蘭仍然耳聰目明,還會一個人找尋生活樂趣,除了每天早上,住在附近的兒子帶來豆漿、燒餅油條當早餐之外,她常會一個人坐計程車到外雙溪故宮外面的小山坡去曬曬早晨的太陽,看著故宮博物館的圍牆,好像有回到天津老家的感覺。或是一個人到中央圖書館,坐在五樓的窗邊,默默讀書、寫作。她每天晚上一定會寫寫日記。因為身心之間緊密連結、互為表裡,身兼心理學家與哲學家的柏格森(Henri Bergson)曾說:「人類是唯一能夠創造自己命運的動物,而人類卻遲遲無法覺悟。」




要讓心靈變得更平靜、豐富,該如何做才好呢?日野原建議,就算面對累死人的工作,也不應該長籲短嘆、以為時運不濟,反而要振作精神、想像完成後的成就感。並且,一邊以正面思考來鼓勵自己,一邊務實地動手完成,積極進取地挑戰難關。




習慣13 調節壓力




沈重的壓力必須明快地紓解及調整。紓解壓力的一個方法是,不要讓憂慮的事情一件一件累積。




許多人釋放壓力的方法,是尋求宗教信仰,把煩惱、憂慮交給上帝。張孝威長年信仰基督教,自己的妹妹還是牧師,他說,一個人不能過度自信,他認為很多經營者出現問題,是因為過度自信,他做個基督徒,可以將憂慮交給上帝,不會累積在心裡。




曾有一個患者告訴日野原,他已經厭倦了充滿壓力的上班生涯,退休後想要在溫暖的土地上,過著隨心所欲的日子。但是,當如願搬到計劃中的區域,過著完全沒有壓力的生活後,他每天在無所事事當中,卻失去了生存的意義。到了最後,身體崩壞、精神狀況也變得極為不穩定。若生存於無菌般、毫無壓力的環境,身體上、心靈上也終會產生病狀。




習慣14 反身自省,要求自己(責任總是在我)




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創作的《青鳥》是一齣著名的戲劇。故事的梗概是「千山萬水尋找代表幸福的青鳥,最後,卻發現牠不在天涯海角,而是好端端地待在家中」。青鳥欲訴說的就是,所謂的幸福就存在每個人的心中。




習慣15不要盲目、非理性地遷就於習慣




不管是藉由寫日記、寫年記的方式,或是經過禱告、內觀,萬一你發現到今天為止走的是錯誤的道路,只要換一個正確的方向即可。




日野原一直在強調,習慣可以造就一個人。但是,並不是要大家盲目、毫無理性地固執於一件事。有時候,描繪出一幅美麗願景之後,才發現到今天為止的習慣,與這樣的願景格格不入。這種時候,彈性改變一下思考方式,再營造出另一種適合的習慣就好了……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050167


學校有項辛苦的觀測工作,地點在中央山脈的深山中,大家都不願意去。
有個學生去了,想不到在那裡,遇見了落難的登山隊女學生,兩人一見鍾情,現在孩子都三歲了。
每次看到他,我都感到人生的機緣妙不可言。
有時萍水相逢會改變一生,所以凡事不可太計較;不但要隨遇而安,且要任勞任怨,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誰在看著你。



我有個朋友原是某飯店的會計。
有天一位先生進了電梯,她就很禮貌的跟那人打招呼問好,想不到那位先生伸手給了她一張名片,對她說:你若願意,可以來我公司工作。她看名片,那正是她夢寐以求的大公司,但她連想都沒想,就很直覺的回答:﹁現在不行,旺季是最忙的時候,要走也要等到淡季。﹂那人吃了一驚說:﹁好,我等你。﹂後來她過去那家公司做事,一直做到退休。退休時,老闆告訴她,服務業最重要的是熱情和忠誠—她主動和客人打招呼,是有服務的熱情;沒有因為高薪而立刻跳槽,等旺季過了再走,這是忠誠。一個熱情而忠誠的人,值得等候。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機緣。那時,我在學校報上看到一個徵求工讀生的廣告,就依著地址去應徵。因為留學生沒有車,我一路走過去。在某個超市附近,我看到有位太太一手提著一加侖牛奶、一手抱著剛買的菜,可能蔬菜裡有水,紙袋破了,裡面東西掉出來,就跑回超市去幫她拿紙袋。這位太太問我要去哪裡,她可順便載我一程,沒想到那竟是她先生的公司,我就順利拿到了這份工作。我寫信回家跟父母說時,父親立刻回信,告訴我這麼順利找到工作是福分,叫我要感恩;做雇員要勤奮,不要計較勞力;工作時,臉上要有笑容,只要心存感恩,笑容就會真誠。一個月後,我加薪了,雖然只有二十元,但那是我一個月的伙食費。暑假結束,我回學校去上課時,老闆叫我第二年再去;但是第二年我有獎學金不必打工,我寫信跟老闆說時,他還寄了一盒巧克力來,祝我好運。這件事讓我了解,在職場中最重要的是工作態度與職場倫理;學識固然重要,但是知識可以學,態度卻不易改。在職場,大家最怕的是愛計較的人,因為只要有一個人計較,其他的人都開始計較,團隊就垮了。



現在十二年國教要施行了,每個父母都很緊張,其實父母只要把眼光放遠,就不必擔心。你孩子出社會所要用到的知識現在還未發明,試想,三年前,有誰知道什麼叫"雲端"?人只要有學習的能力,隨時可以學新知;但若是沒有做人的品德和敬業的態度,再好的工作也做不久。念明星學校,說穿了,是父母的面子問題;看破這一點後,父母就不必這麼焦慮。人生很長,父母要在乎的不是孩子現在念哪所學校,而是他以後能否快樂的過一生,有機會把他想要做的事做出來。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43724476G01

咖啡似乎成為了生活的必須品。我不是說自己,因為我是個喝了也不會集中精神而且還可以立即進睡的種類。不過,咖啡對於需要專注工作或是睡眠不足的人來說是精神之柱吧。



1343724544G03

委內瑞拉設計師Enrique Luis Sardi為義大利知名咖啡品牌LAVAZZA設計了一個有趣的Cookie Cup,顧名思義就是將餅乾作成杯子的形狀,在內層塗上甜甜的白色糖霜(icing sugar),除了可以阻隔咖啡溶解餅乾滲出之外,還能與咖啡一同入口享受!



1343724556G02


如此一來便賦予了喝咖啡全新的外貌,小巧可愛的外型,讓咖啡愛好者們可以隨身帶著走,除了能夠調配出適當的口味濃度,同時也可以控制每天的飲用量,也為悠閒的時光增添許多用餐樂趣。

資料圖片來源:http://www1.lavazza.com/corporate/en/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2

為什麼我們要取英文名字?


在台灣,從五、六年級生開始到最年輕的一輩幾乎每個人都有個英文名字。

如果不是到國外留學幾年,我不會發現,並不是每個國家的人都會為自己特別取一個英文名字。的確,這是一個特殊的案例,一個台灣、中國大陸、韓國、香港、新加坡特有的現象。為什麼這些地方的人要有個英文名字呢?頭一次碰到這個問題是1995年到英國遊學時遇到的,一個義大利同學這樣問我,我簡單地回答說:因為我們擔心別人不容易發中文音,會不知道怎麼唸我們的名字啊!

可是這個回答在說出口的當下,立即覺得名不正言不順了,因為他的義大利名字比我的中文名字還難發音,他剛介紹完他的名字,我馬上就忘記他的名字怎麼發音了!而他並沒有因此而另外取一個英文名字,好讓別人能夠叫他!

除了我的回答之外,其他典型的回答還包括:

1.對西方人來說,他們並不熟悉中文名字,他們不容易記得。為了讓西方友人記得他們的名字,所以選用英文名字。
2.是一種現代社會的一種現象,一種流行! 幾乎人人都有英文名字,所以自己也要取一個。

3.因為台灣愈來愈國際化,所以取英文名字是國際化的象徵之一。

4.因為取英文名字具有匿名性,可以保護個人隱私。

5.方便登入網路帳號。

6.用英文名字和同事彼此稱呼,免去了頭銜,感覺比較親切。

7.因為所有的學生都得學習英文,老師為了讓他們更深入英文的學習環境,所以要求他們取英文名字。台灣的政府甚至規定,小學生的英文考試及格的條件之一是得會拼寫自己的英文名字!(當然,也可以選擇用自己中文名字的拼音法來寫,但幾乎所有的英文老師都沒跟學生說明這一點!)

8.個人浪漫情懷/虛榮心作祟,因為自己不能決定自己的中文名字(父母/監護人在出生時即已命名),所以想要若可以自己選個喜歡/好聽/特殊的英文名字是一件美好的事。

看完這一長串的原因,雖然說,看起來頗有道理,但在西方友人和老公的詰問下,我開始覺得連自己都不容易被說服。畢竟,比中文名字更難發音的東歐人、印度人或義大利人等等,他們並沒有因此選擇英文名字,更何況很多人並沒有機會結識外國友人;日本人也很國際化,可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都用自己的日文原名;至於匿名性,這一點也不太站得住腳,難道其他非英語系國家的人會不重視個人隱私嗎?最後那兩個原因更是似是而非的。

很明顯的,這其間應該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在。也許看了此文的朋友在深沈思考後,能提供不一樣的答案?

在網路上搜尋了好一會兒,發現有人甚至將這個問題做成社會語言學研究,並發表成書,我非常好奇,要找時間來閱讀看看,我和老公也討論良久,不難發現,這種現象應該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開始盛行的,很明顯的,它是一個現代性的問題。一個被西方現代化主宰後的社會現象,華人社會曾經一度掦棄傳統文化的後遺症,這其中是否存在著某一程度的自我遺棄(self-abandon)或自我厭惡(self-hate)呢?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中文名字感到很自豪的話,那麼為什麼我們在面對外國人時,不能大大方方地在自我介紹時用自己的名字?為什麼很多外國人並不在乎他們的名字難不難唸,難不難記,而硬要我們記得他們的名字,而我們卻反其道而行要去遷就他們呢?更何況並不是所有有英文名字的人都有機會出國留學/移民/認識外國人/出國旅遊,那這些人取英文名字顯然不是為了讓外國人容易唸或記得他們的名字而取的,那取英文名字的用意在哪呢?

到曼城唸書的第一年,同一層宿舍裡有5個人來自中國大陸,3個來自台灣,1個來自模里西斯,1個來自墨西哥,另外2個來自烏干達。有天我和墨西哥及模里西斯樓友出外搭公車,她們倆個人正在討論某上海同學取英文名字的經過,那天的對話令我印象深刻,因為那是段令我感到尷尬的對話。

原來是她們聽那位上海同學說,她今天決定改她的英文名字,因為她覺得她原先取的那個名字不適合她。

“Can you believe it? She said the name she used wasn’t suitable, wasn’t good enough! I asked her why she suddenly felt that the old name wasn’t good enough. She said, ‘no particular reason! I just didn’t like it anymore. '” (妳相信嗎?她說她之前用的名字不適合她不夠好聽。我問她為什麼她突然會覺得那個名字不夠好,她回答:不為什麼啊!我只是不再喜歡那個名字了!)

“It’s ridiculous! How can someone just change their name like that? People are born with a name and it's part of their identity. They don’t seem to be very serious with their names, do they?”(太可笑了吧!怎麼有人會因為這樣改名的,每個人生來就有一個名字,那是他們自我認同的一部份耶!她們似乎對他們自己的名字不太重視的樣子。)

當時,我一方面感到汗顏,另一方面又感到很慶幸。因為我原本也有過兩、三個英文名字,也是自己想改就改。而慶幸的是,當時我用的是自己的中文原名的拼音(Kai-Ti),也許正因為如此,所以她們倆並不記諱在我面前開始這段談話。

關於這些因為英文名字在外國人圈子裡所鬧出的笑話,還不只這一遭。自從當了英國媳婦之後,對西方人如何命名的文化開始有些了解,也開始意識到華人的這種取英文名字的現象,在西方人眼中是一件多麼可笑與不可思議的事情。在華人圈子裡教過書的老外們,透過網路上不同的部落格/留言版中列舉了一長串讓他們捧腹大笑的名字。總結起來,大概可以分成六類:

第一類:不應該是名字的字被用來當名字用。

例如:Bright (聰明/明亮)、Apple(蘋果)、Box(箱子) 、Sunny(陽光普照的)、 Tree(樹)、Author(作者) 、Dinosaur(恐龍)、Superman(超人)、Shark(鯊魚) 、Season(四季)。這應該是最被西方人拿來當笑柄的一種了,其實我們為自己取中文名字的時候也多半會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那為何在取英文名字時,不多注意一下呢?

第二類:把西方人的姓,拿來當名用。

對西方來說,姓就是姓,名就是名,除了很罕見的案例之外,很少人會把姓拿來當名字使用。但是很多華人卻經常用西方人的姓當作名來使用,而讓老外覺得很好笑,關於這一點,我想很可能是因為在西方人的媒體報導上,提及某些人時,通常是以姓來稱呼人的,例如,歐巴馬、薩克吉等等,但很多華人可能不懂以為那是他們的名字,因為聽習慣,就因此用來命名,而造成混淆的狀況。例如:Edison(愛迪生)、 Lincoln(林肯) 、Miller(米勒)等。

第三類:自己創造英文名字。

這種狀況可能有兩種,一是把自己所認知中的英文名字(例如:伊森)拼出,但沒有考證原有的英文拼法(Ethan),而拼成Eason ;二是完全由自己創造。

關於這一點,我有親身的體驗。因為我的中文本名(凱蒂)原就是個外來名(Katy 或Katie),但以前總覺得那和我中文名字發音還是有些差距,所以高中時,就把它的拼法改成Kady,大學時,被英文老師糾正過來,改回Katy,老師說,英文拼法不是那樣拼的,我當時對她的說法還有點感冒,心裡狐疑著為什麼我不能拼自己喜歡的樣子呢?後來嫁入英國社會後,才漸漸明瞭箇中差異。我們當然可以選擇自己要拼的拼法,不過那它就不是一個”英文”名字囉!所謂一個英文名字是有它各自的來源,歷史和拼法的,如果不是照著它們的規則來運作的話,那只能說我們取的還是個中文名字。像是我姐姐(凱倫)為自己取的”英文”名字是Kelen而不是用正確的英文拼法Karen,所以這裡的英國家人都以為Kelen其實是她中文名字的拼法,卻不知她中文名字的漢語拼音是Kai-Lun!

我姐夫呢?他的英文名字叫做Venter,這是一個”英文”名字嗎?當然不是,因為在西方,你找不到有人叫Venter的。就像你在西方也找不到像是Elin,、Jagery、 Katfinny、Samafa等這樣的名字!

第四類:取的名字不符合自己的年紀。

西方人取名字也是看潮流的,每個時代流行的名字不一樣,所以通常看名字,也可以大約看出這個人的年紀。當然,這對為自己取英文名字的東方人來說,是有點困難的,我們很少在取名時去考究這個名字的年代歷史。但也因為如此,而鬧出不少笑話。像是,我常上朋友的部落格時,老公不時會瞄一下,然後就會問誰是Brian? Stanley? Gill? Doris?一聽到那是我朋友或我朋友孩子的名字時,便常常笑得人仰馬翻,不為什麼,只純粹因為這些名字在英國是老一輩子人的名字,所以當他聽到小孩子或年輕女孩子叫這些名字時,他很難把兩者連結在一塊,對他來說,這就只有一個”怪”字可以形容!一個非英語系國家的小孩卻取了19世紀英國人的名字,怎麼不怪呢?

第五類:取了不雅的名字。

這通常發生在女孩子身上,在台灣很多女孩子以Candy、 Cherry、 Brandy等來命名,而這些名字在英語系國家裡,多半是妓女或鋼管女郎的名字。老公曾有一次跟他合作的老師提起這一點,希望她可以跟學生說不要取這類的名字,但那位台灣老師當時覺得我們的文化有點被冒犯,而感到惱怒,所以並沒有跟孩子們說明。

第六類:用非英語系國家人的名字或希臘羅馬神祇名當作是英文名字來使用。


在台灣比較常見的是,有人取名為Mario(馬利歐/義大利人名) 、Hermann(赫曼/德國人名) 、Zeus (宙斯) 、 Apollo(阿波羅)等。既然說是為自己取英文名字,那把不是英文名字的名字當作名字使用自然就有點有待商榷,而把希臘羅馬神祇的名字拿來當自己的名字使用,老外多半覺得這個人可笑又驕傲得過火了!前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就是以Apollo為英文名,而被老外點名的笑柄之一。


其實,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並不難理解為什麼老外會對這種事情嗤之以鼻或恥笑我們了,試想看看,如果一個老外走過來跟你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蔣介石,你會不會覺得皺起眉頭?如果他說他的名字是玉皇大帝,你會不會捧腹大笑?如果你的老外同事問你他將自己的名字取為麵包,你會不會勸他不要?


寫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說,請大家珍惜自己的中文名字,鼓勵大家在需要用英文名字時,使用自己的中文拼音。在我們為自己或為自己的小孩取英文名字時,真的應該好好地想一想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麼做?如果真有非不得已的需要那也應該好好地研究一番選一個適當的名字,雖然我實在很難想像到底那樣的需求是什麼?


今日的華人社會也是個國際化的社會,為了一些非必要的原因而取了英文名字,反讓我們成了外國人的笑柄,值得嗎?他們是真的在"笑"我們耶!舉凡網路上對於台灣文化討論最大的一個留言版是在forumosa.com,而在那上面針對台灣人取英文名的的留言多到必需分成兩個版面討論,而每版各有長達26、27頁的諷刺列舉!當然我們可以大可瀟灑地說,我們幹嘛因為老外在笑,我們就得放棄英文名字?仍是那一句話,值得嗎?只為了爭一時的意氣?總之我看了有很多感慨,所以寫下這一篇短文,希望能夠喚醒大家尊重自己文化認同,以自己的中文名字為榮!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