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099268


會下這樣的標題,靈感來自於一本書:攝影師柯錫杰的「心的視界」。

之前大學死黨來我家,看到床邊放著這本書,半開玩笑地說,因為我不是柯錫杰,所以拍什麼都是屁。我頑皮地接了說,如果是柯錫杰,拍個屁都是藝術。

比較起之前在圖書館借的「觀‧念‧攝影」,看不到十頁,提到"完形心理學"就完蛋,還有羅藍巴特的「明室」,這本薄薄的卻對我有催眠作用的書。「心的視界」是那種可以熬夜一口氣看完,和眼睛一同闔上以後還會想在起床翻一翻的書。

從對自己拍照的方法說不出個所以然,到可以對每一張親手拍下的畫面的過程侃侃而談,其間除了在技術上吸收經驗以外,要討論拍照的技巧並不是困難的事情。但如果是要談那些看不到的感覺、意境,那可還差一大截。就算能拍下所有遇見的美麗畫面,卻拍不出一張像"等待維納斯"那樣,連自己都無比珍惜的照片。珍惜的不是照片的意境,而是因為這張照片帶給自己心境上的轉變。不像一些大景照片、或是大自然的花草植物照那樣,只看的到表面的美麗與拍攝的手法;真正讓人感動永恆的照片是能"看進去"的照片。不見得要有人、背景故事或是什麼圖像元素,能讓觀眾看的到沒出現在畫面裡的,是所謂意境,也是照片中攝影的力量。

「心的視界」裡提到了閱讀與人生經驗對於攝影有莫大的加持,印證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用攝影表達自己,而不是流浪與抒壓的藉口。我很嚮往那樣的視界,那個看的懂"等待維納斯"的視界、那個拍的出"等待維納斯"的視界。"有心"是到不了那樣的境界,太刻意地模仿、營造照片的氣氛,只會讓自己困在照相機裡永遠走不出來。「心的視界」裡提到,"無心"能讓感受力更為敏銳,可以看到大自然表象以外的深層的美。到目前為止,我覺得自己還是個"有心"的人,拍照多少也都有某種程度的刻意,看到人拍花卉展就跟著拍,看到別人的大景照也趨之若鶩,到同樣的地方等大景;買了新器材迫不及待地拍幾張照片給自己也放在網路上讓人瞧瞧......。

我想應該沒有幾個喜歡拍照的人,可以跟柯錫杰一樣,選出像"等待維納斯"這一張,自己覺得最好,並且永遠都無法超越的作品吧。當我在大稻埕與淡水大景之間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定有更多朋友在黃山與九寨溝之間左右為難...那北海道與立山黑部、布拉格與巴黎又該怎麼選?"看不進去"的照片,無論多麼"有心",也只是明信片與旅遊書的插圖罷了。

"用攝影表達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態度",得期許自己,在拍些好看的照片之餘,也要拍些"自己的"照片。

話說回來,如果看得出柯錫杰大師拍的是屁,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