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以前看的一部電影

講機器人的..(記憶實在愈來愈退化..想不起來

和機器人相處久了..應該也是會有感情的

起初是想它們可以做人類的事

再來利用它們賺錢

沒想到人類有基因突變 機器人也是

最後它終於 得到了愛情

很多年的爭取下...它在死前終於

得到了法官認同給予 人權

機械化機器人的時代 實在好難想像

但是每每看到這些 就會想到以前國小看的小百科第12冊講的未來世界

在以前八九歲覺得不可思議的世界

如今 都一一來臨了...

沒人開的車 - 捷運

電子錢包 以後都不用出門了

家裡什麼都有..啊..

重點..每個人的衣服都一樣..只有頭不一樣耶

東西也不用煮..很環保 大家都吃膠囊

這粒膠囊可以是飯 那粒可以是一隻雞腿

為什麼..小百科這麼厲害啊...



靠著三星手機和現代汽車,南韓品牌在全球打響名號,南韓政府也將進一步打造未來的科技大國,其中一個計劃就是在2020年,讓南韓的每家每戶都有機器人。帶您到南韓,看看這個國家的企圖心。好萊塢電影「機械公敵」中,機器人滲透人類生活,或許有點誇張,不過南韓的幼稚園裡,現在已經出現了機器人老師,未來的計劃是,家家戶戶都有機器人,就跟現在的家用電腦一樣普及。

比起日本高度先進的機器人工業,南韓政府砸下重金,希望後來居上的企圖心,可見一斑,南韓集科學界的智慧結晶,推出有人類臉部辨識功能、會將瓶罐丟進垃圾的塞洛皮,還有配備攝影機的消防和救援直升機,為了因應南北韓間的緊張情勢,三星公司還設計出有作戰功能的巡邏機器人。而在日本愛知博覽會中,曾大放異彩的美女機器人,也被南韓政府列為重點的研發項目。南韓在科技面的努力有目共睹。

而為了因應2020年,將機器人送入每個家庭所衍生的問題,南韓集合了專家著手規劃,獨步全球的機器人倫理規範。

既使機器人走入家庭,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至少南韓政府踏出了第一步,讓未來的主人翁繼續接棒,逐步落實







「機械公敵」劇情設定在2035年的芝加哥,在當時機器人滿街跑,平均五個人就擁有一個機器人,故事架構是取材自俄國科幻大師艾希莫夫五十多年前的短篇小說「I,ROBOT」。艾希莫夫推出了「機器人三大定律」,第一,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第二,在不違反第一條的原則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指示;第三,在不違反第一、第二條的原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機械公敵」就在這三大定律之下,故事開始發展,描述機器人絕對理性和人類複雜情感所產生的文化衝突。 人類文明帶來機器人,機器人擁有比人類更加高超的體能,以及超然的邏輯觀念,但卻不具備人類的情感和思考,大家是否記得大約四年前史蒂芬史匹柏(Stephan Spielberg)所執導的「AI人工智慧」,故事裡的主角小男孩雖是機械人卻擁有人類的七情六慾,他和一般的小男孩一樣渴望母愛,想和朋友玩耍,但在人類的眼中「它」始終是個吃電池的機械人,小男孩多麼渴望有一天童話故事中的藍仙女也會將他變成真正的小男孩。  當機器人懂得思考、作夢、了解人類間的溝通語言、了解生氣哀傷等情感,機器人不再單單只是something,而是someone,就像「機械公敵」中靈魂機械人桑尼,從這裡牽扯 出人類對機器人又愛又怕的雙面情感,自侍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總是期待機器人像「人」,但卻又不是跟人類完全一樣,人類會自私的想著「機器人只是工具,並非我們的一份子」,聽了是不是感到十分諷刺。自盤谷開天闢地,人類帶來文明進步、帶來科技,在這同時人類對機械的濫用也帶來悲慘的下場。 科技化無疑是當今必然的趨勢,但是當我們忙著追逐趨勢的同時,卻少了許多反省,當大家在讚嘆「機械公敵」裡爆破、追車、機械人成群攻擊的電腦動畫與未來科技生活時,希望大家不要太過著迷於炫目的動作場面,而忽略了故事裡的人文精神及科技帶給我們的迷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 am 黛博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